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许多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瘦点好,兴许可避开“三高”,为此许多中老年人饮食极为清淡,认为这样做更健康。
但其实吃得太素、喜瘦忌胖的老人家因为瘦掉肌肉而患上“肌少症”,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还易跌倒骨折,多发帕金森氏病及老年痴呆。
一、身体“匀称”无不适为何却越来越没力气?
今年62岁的王姨身高154厘米、体重49.2公斤,虽有点小肚子,双腿比较纤细,她认为自己的这个年龄身材保持的还不错,身体也无不适,只是近几个月走路容易累,也没以前走得快了,提东西也没有劲了。因为她之前胃不好,吃得很清淡,亲友怀疑她营养不良。
两个月前,她来到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就诊,做人体成分测定显示肌肉不足,双下肢肌肉量不足尤为明显,在肌力量测试显示握力仅16.8千克(小于最低标准18千克),而肌肉功能测试发现她6米步速测试为0.8米/秒(小于最低标准1.0米/秒)。
通过以上的测量及人体成分分析,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说,“可以确定王阿姨患上了肌肉减少症。”
营养科为王阿姨制定了饮食结构调整方案,并给予营养补充剂,嘱她适当运动。经过二个月的治疗,如今王姨的体重、肌肉量及肌力已明显改善,能轻松爬上白云山了。
二、专家提醒:老人肌肉减少更易跌倒骨折
“肌肉减少症又叫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据曾青山介绍,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活动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减退、慢性疾病、炎症、胰岛素抵抗等。
如果按身高体重计算,肌肉减少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其中60和70岁为5~13%,80岁以上则为11~50% 。有研究指出,肌肉减少30%,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可出现肌肉松弛、皮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老年人患上肌少症,容易跌倒继而发生骨折。”专家提醒,除了容易跌倒,老人走路缓慢、握力下都可能有肌肉减少症倾向,应到正规医院咨询治疗,适当进行饮食调整和力量训练,还可接受行为和心理指导,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这些人群需要及早预防“肌少症”
1、中老年人
2、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者(素食为主的饮食,户外活动少,紫外线照射及维生素D合成减少)慢性疾病患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肥胖人群吸烟、饮酒过量(导致蛋白质合成不足)
3、免疫风湿疾病患者
4、骨质疏松人群
5、某些原因引起体重丢失,如不科学减肥导致患病者
6、缺乏运动
四、出现这些症状要高度警惕
1、走路缓慢
2、腿部肌肉流失,肌力跟不上,导致走路没劲儿。
3、握力下降
4、对于老年人来说,肌肉流失、肌力下降是全身性的。上肢肌肉衰减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手的握力下降,比如毛巾拧不干、瓶盖拧不开等。
5、容易跌倒:老年人容易跌倒骨折,不仅仅是骨质疏松造成的,还可能是肌肉流失。
五、适当超重命或更长
“关于肥胖是否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导致寿命下降的问题,这些年在国外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说。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有一项针对近9000名男女的观察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指出在70多岁的人中,超重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10年内死亡的可能性要小。这可能意味着,超重几磅或许能够增强人们对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疾病和损伤的抵抗力。
“古人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是有特殊语境的。”周岱翰解释称,在农耕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长年累月的劳作活动以及有限的物质条件,肥胖的人并不多,一般是家境富裕、上了年纪不用干活又吃得好,相对养尊处优、吃得多动得少者才较有条件发胖。说白了,“肥贵人”有病是因过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所致,而“老来瘦”更多是针对这类人所提出的忠告。
“其实,古人并不认为长胖就不好,反而称之为‘发福’。以前见面拉家常忌言人瘦,因为瘦并不太吉利,甚至是日子不好过、有病的表现。”周岱翰指出,古人更视体胖为“有福气”。但这种观念现在少人提,是因为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机器使用大规模代替粗重劳作,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大大增多,胖人越来越多见,自然也不稀罕,更少人再“以胖为贵为福”了。
“古人认为瘦不吉利甚至有病其实不无道理,胖瘦确实能反映一个人身体脏腑功能的强弱。”周岱翰引用金元名医的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从中医的角度解释称:“脾胃具旺,则能食而肥;脾胃具虚,则不能食而瘦。”一般内脏功能好,对吃进去的东西能吸收正常的人才会长胖,反倒是那些多吃都不胖的人,有必要好好地调理脏器功能,甚至需查查体内有无隐疾。
来源:健康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