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至,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也新鲜出炉。
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今年的三伏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30天的时间虽短,但暑热湿气却并未削减,对于健康来说,这既是凶险的三十天,也是改善体质的关键时刻。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10天)
在这期间,水果吃得好能养人,吃不好,则可能引起上火或受寒,反而得不偿失。
养阴果——椰子
三伏天是阳气蒸腾之际,阴虚体质者体内本有虚火暗藏,又逢湿热外侵,极易引发虚火上炎,备受煎熬。
原本的手脚心发烫、口干舌燥、失眠、盗汗、牙龈肿痛症状会愈发加重。
这类人此时并不适合跟风滋养阳气,而是应该重视——滋阴。
在这里推荐一款天然的滋阴果——椰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到椰子具有“泻火益元”“解暑毒”“补虚滋阴”的功效。
夏天人体出汗较多,体内的阴分物质也会跟着汗液跑出身体,饮用椰子汁可以清暑解渴,迅速补充阴液。
虽然椰子汁性质偏凉,但并没有西瓜那么“寒”,吃多了也不会大伤脾胃。
椰子肉也不要浪费,吃掉还有助于健脾胃、补元气。
养阳果——龙眼
如果说6月是“荔枝月”,7月就是吃龙眼的好时候。
进入7月下旬,龙眼开始成熟上市,平时爱吃干品的朋友们,可别错过尝鲜的时机。
龙眼性温,味甘,不仅是“补阳果”,还有补气血、益心脾、安神的功效,堪称是“水果中的黄芪”。
而且,它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
对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病后或产后体虚的人非常适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常怕热、易口干、小便黄赤、容易便秘、烦躁者,就不宜多吃龙眼。
“利水”果——葡萄
中医认为,“祛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三伏天里,去除湿热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利小便。葡萄味甘、酸,性平,入肺、脾、肾三经,有助于“逐水,利小便”。
《随息居饮食谱》云:“(葡萄)甘平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养胃耐饥,御风寒,强筋骨,通淋逐水,止渴安胎。”
而且,葡萄根、葡萄藤叶均可入药。
葡萄根:可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痈肿疔疮等。
葡萄藤叶: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腹泻、风热目赤、痈肿疔疮等。
而且,葡萄中含有的总黄酮、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还对维持细胞活性、改善皮肤状态大有裨益,并有助于预防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