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天在厨房洗菜备菜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不同食物的清洗方法?
可别觉得这是小事,要知道,不是所有食物都“多洗多净”!有些食材错误的清洗方式,反而让脏东西越洗越多。
尤其是这5种食物,你每天清洗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中让厨房变成了细菌培养皿!
家里掌勺的朋友们注意啦,生肉可不能直接放水龙头底下冲啊!
大多数市售的生肉(禽肉、猪肉和牛肉)通常是在符合卫生标准的条件下生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无菌的。在自来水下冲洗生肉,水流固然能冲走部分表面细菌,但更会将细菌溅射扩散到洗菜池、水龙头、周围台面甚至你的手上,大大增加交叉污染的风险。
正确做法:清洗生肉最好先放入碗中浸泡5分钟,去除脏东西和血水,然后准备烹饪时,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
很多人买到鸡蛋后,也会在水龙头下来回冲洗,生怕带着泥土。
但其实商超、市场买回来的鸡蛋,出厂前已规范处理,清洗反而破坏保护层。
蛋壳表面有一层肉眼看不见的天然保护性薄膜(角质层),它能封闭蛋壳上的微小气孔,阻挡细菌侵入。
水洗会破坏或冲刷掉这层保护膜,使原本封闭的气孔暴露。这时,水流反而可能将蛋壳表面的细菌或泥沙通过气孔带入鸡蛋内部,增加污染风险。
正确做法:如果发现鸡蛋表面粘了脏东西,建议用略湿的软布或厨房纸蘸水后轻轻擦拭掉泥点,并尽快擦干。不过清洗后不宜久放,立即煮熟最安全。
西兰花密密麻麻的花蕾中间,藏着虫卵、农残、灰尘等等。以前可可总觉得得用点清洗剂泡泡才能干净,后来才知道,这反而帮了倒忙!
清洗剂泡西兰花,虫子没泡出来,反而会让有害物质更容易渗透到菜里面。
正确做法:切除茎部硬皮,将花蕾切成小块,增大清洗接触面积,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30秒-1分钟。
很多人在清洗贝类的时候,习惯将其倒入盆中反复搅动、用力冲洗,甚至在水龙头下猛冲猛摇,看着一些细沙从壳缝中冲出,便以为这样洗得更干净。
实际上,这种“翻江倒海式”的操作很可能适得其反。
剧烈搅拌有可能导致贝类出现应激反应,贝壳猛地合上或闭合不规律,不利于后续吐沙,也容易造成贝类死亡,进而产生异味。
正确做法:将贝类放入淡盐水中,静置1–2小时,为它营造一个类似海水的环境,贝类在熟悉环境中会放松警惕,开始慢慢吐沙。
同时记得中途换水,别让它反复吃沙,尤其是前半小时,沙子最多。当盆底可见沉积的泥沙,且水逐渐变清,说明大部分沙子已经被排出。
吐沙完成后,仍需用清水将贝壳外壳刷洗干净,烹饪时务必确保彻底熟透。
是不是觉得蘑菇不难洗,只要把表面的泥沙洗掉就行了?所以随便在水里淘了几下,就捞出来?
其实这样,会让蘑菇越洗越脏!
蘑菇菌盖下的菌褶结构复杂、缝隙多,极易藏匿泥沙和杂质。尤其是干蘑菇,干制过程中褶皱收缩更紧,缝隙里的泥沙更难清除。
浸泡时如果在水中直接捏挤,不仅容易破坏香菇形态和口感,更可能将已泡出的泥沙和杂质,通过挤压又“塞”回菌褶缝隙里,导致越洗越脏。
正确做法:洗蘑菇之前把菌柄底部带着较多沙土的硬蒂去掉,因为这个部位用盐水泡过也不易洗净;
然后将香菇泡在温水里15分钟左右,可以用手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让香菇的“鳃页”慢慢张开,好让那里面承载的沙粒落下。
下次进厨房时,不妨多花1分钟用对方法,别让错误清洗成了病从口入的隐患。毕竟洗得干净,才能吃得放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