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糖尿病越来越普遍化了?今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约有2.33亿人患糖尿病,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63%,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
而糖尿病之所以如此高发,不良饮食是一大重要因素。除了我们熟知的高糖饮食习惯,还有不少潜在的饮食“帮凶”,也在慢慢将我们拖向血糖危机的深渊……
爱吃重口味食物
糖尿病风险增28%
一项纳入超40万人的研究发现,与很少、从不在食物中加盐的人相比,偶尔、通常、总是在食物中额外加盐的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1%、18%、28%。
一定程度上来说,额外加盐的频率越高,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跟着升高。而这种相关性,主要是由高盐引起的肥胖、炎症等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①使用限盐勺
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摄入盐不宜超过5克,而限盐勺一勺为2克,有助我们更具象化地控制每日用盐。
②用其他调味料代替盐
例如葱、姜、蒜、花椒、八角等,有助在不增加钠摄入量的情况下改善食物风味。
③注意生活中的隐形盐
拌饭酱、鸡精、味精、酱油、薯片等,往往都是隐藏的“含盐大户”,日常也要注意。
偏爱酥脆松软食物
会加速胰岛细胞凋亡
例如手抓饼、芝麻汤圆、甜甜圈、肉松面包等,这类食物往往是含反式脂肪酸的“大户”。且同时含有大量糖分与油脂。前者升糖快,后者升糖高。
二者相加,相当于让胰岛细胞同时干两份重活,长此以往,自然会加速胰岛细胞的凋亡。
反式脂肪酸可是健康的一大“杀手”,每年约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它所引起的肥胖与炎症,很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中间环节。
一项长达14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每增加2%反式脂肪酸能量摄入,会导致2型糖尿病相对风险增加39%。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无论成人、儿童,都应将反式脂肪酸供能占比降到1%以下,差不多相当于每天2克的量。基于此,建议大家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多注意营养成分表,即可了解反式脂肪酸占比。
此外,植物油在经过高温或反复加热时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日常需引起重视,避免长时间煎炸食物,少吃油炸食品。
每天大口吃红肉
易损害胰岛细胞功能
《欧洲心脏病杂志》一项覆盖人群超600万的研究发现,每天每增加100克未加工红肉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7%相关;每增加50克加工红肉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4%相关。
具体而言,红肉所含的饱和脂肪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所含血红素铁则可能增加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进而损害胰岛细胞功能;此外,加工红肉中还含有一定的硝酸盐,易促进胰岛素抵抗,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在吃肉这件事上,重点在于控制好量,而非完全不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畜禽肉摄入量应为40-75克,若只吃红肉则最好不超过50克,并尽量选择瘦肉,饱和脂肪含量会相对少一些。
烹饪方式上,建议选择蒸、煮、炒等类型,少油、少盐的同时,还有助较好地保留红肉中的营养成分。
经常饮料当水喝
糖尿病风险能翻倍
虽然高糖饮食已经属于老生常谈的内容,但不少朋友对含糖食物的控制仍然并不乐观。例如一天1-2杯奶茶、果茶、碳酸饮料、含糖咖啡,乍一看似乎不算量大,但血糖风险却依旧不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天多喝一份250毫升含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风险能增加18%。《糖尿病学》研究显示,每天喝2份及以上饮料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喝或很少喝的人高出41%。
为了血糖健康着想,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尽量少喝或不喝饮料,更不能用饮料代替水。
*以一瓶355毫升碳水饮料为例,含糖量约在25-40克左右。
这些“舒服”的生活习惯
也在加剧糖尿病的发生
熬夜追剧、打游戏,让人畅爽的同时,也在悄然加剧血糖风险。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正常人群高出约40%。即便饮食健康,也难以抵消这种风险。
久坐,也是引发糖尿病危机的一大因素。研究发现,每天坐着的时间超过6小时,会使糖尿病风险增加58%。这可能是由于久坐影响代谢模式,导致餐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引起。建议每隔3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
经常抽烟,后果可不仅仅是伤肺那么简单。其所含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胰腺,降低胰岛素分泌;还会增加炎症标志物水平,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天吸烟超过2包的男性与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45%、75%。且随着吸烟强度、烟龄的增加,糖尿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避免让糖尿病过早找上门,以上这些风险行为,咱们还是能远离就远离为好。同时别忘了多吃蔬菜水果、坚持运动,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祝大家都能血糖平稳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