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地方阴雨连绵,出门遇到积水,有些人为了省事,会直接穿着拖鞋或凉鞋,卷起裤脚就蹚水而过……
殊不知,这个看似寻常的小动作,却可能让人因此惹“毒”上身,住进了医院!
暴雨蹚水没换鞋
一脚踩进“感染陷阱”
前不久,深圳的许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赴广州看展时突遇暴雨,双脚浸水后全天未换鞋袜。
当时没在意,结果第二天就出事了!
他突然发起高烧,体温直冲40℃,左小腿更是又红又肿,疼得厉害。自己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看着情况不妙,他赶紧去了医院的发热门诊。
经医生诊断,许先生患上了——丹毒。
这个丹毒是什么呢?是中毒吗?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和中毒、毒气无关。
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大多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就是小腿和脸。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摸上去发烫、伴有明显疼痛,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往往还会出现发高烧、打寒战、头痛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红肿的皮肤上可能会起水泡、血泡,细菌还可能侵入血液,引发致命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既然是细菌感染,那许先生是怎么中招的呢?
关键原因有两个:
①足部有“破绽”
许先生本来就有“脚气”(足癣),脚趾缝的皮肤已经糜烂破损了。
②雨水浸泡+未处理
雨水一般比较脏,长时间浸泡会让破损的皮肤屏障彻底“失守”,给了细菌可乘之机,引发了感染。
特别是脚上有创口的朋友发病几率高,还有像三高以及糖尿病人群,如果末梢血管不好的,也有可能诱发。
积水里的“致病危机”
远不止丹毒一个
除了丹毒,雨天蹚水还可能埋下这些健康隐患:
划伤皮肤、细菌、真菌感染找上门
暴雨天的积水中常混有泥沙、碎石、树枝等杂物,蹚水时容易划伤、擦伤脚部皮肤。
污水中的细菌、真菌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引发局部红肿热痛、化脓,严重的可诱发钩端螺旋体病,会致死。如果本身有脚气,真菌会更容易繁殖扩散,症状(瘙痒、脱皮、糜烂、水泡)加重。
寄生虫感染风险高
而且雨水冲刷下水道、污水管时,还会把钩虫、血吸虫等寄生虫卵冲进积水里。
如果此时皮肤上有伤口,这些寄生虫卵就可能顺着伤口钻进人体,继而引发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损害肝脏、肺部等器官。
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
暴雨天的积水里还可能混有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刺激性物质,敏感皮肤接触后,容易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甚至引发接触性皮炎。有些人,还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除此之外,蹚水后,如果手被污水污染又没有彻底清洗,再去拿食物或触碰口鼻,可能把水中的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吃进肚子,极易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
是不是没想到,就偷了个小懒,蹚了下水,也能带来这么多危害~
非必要不蹚水
两招助你降低感染风险
确实,暴雨天蹚水真不是小事,能避免就尽量避免!
出门前尽量换上高帮雨靴,别选凉鞋、洞洞鞋!雨靴能把脚和污水隔开,鞋底防滑还能避免被碎石划伤。如果没有雨靴,普通运动鞋外面套上防水鞋套也能应急。
要是雨真的太大,路上都是积水,还是无法避免的蹚了水,我们还可以这么做:
及时清洁,别让病菌安家
蹚水后第一时间用干净的温水反复冲洗双脚,重点搓洗脚趾缝、脚踝等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把附着在皮肤上的脏东西冲干净。
如果条件允许,用肥皂或沐浴露彻底清洁,洗完后用干净毛巾擦干水分,特别是脚趾缝之间,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趁虚而入。
检查“小伤口”,留心脚部状况
洗完脚仔细观察皮肤有没有破损、红肿、瘙痒等异常。
要是不小心被划伤,赶紧用碘伏或医用酒精给伤口消毒,再贴上创可贴,有发热、红肿,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