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午觉醒来,下巴上挂满口水;讲话时情绪激动,口水跟着飞溅……
有时我们会觉得唾液非常碍事、尴尬,然而一旦失去它,可能使得各种生活烦恼与疾病接踵而至;而失去唾液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隐患!
唾液分泌不足,口臭容易找上门
唾液中所存在的溶菌酶与免疫球蛋白是口腔自洁与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帮手,失去了它们,很可能使得口腔厌氧菌“猖獗”,增加口臭、牙菌斑隐患。
没了唾液润滑,口腔更易受伤
口水之所以“滑而不腻”,主要是因为唾液中存在黏蛋白,能像不锈钢涂层一样保护牙龈和口腔内壁。当唾液减少,口腔变得干燥,仅仅只是简单刷个牙都可能导致刮伤。
伤口的愈合,与唾液息息相关
当口腔中存在伤口,正常情况下,唾液中的溶菌酶、黏蛋白、组氨酸等物质会“齐上阵”,辅助抑制细菌、减轻炎症,帮助伤口愈合。
也因此当失去了唾液的帮助,伤口可能更易发炎、溃疡。而长期反复如此,炎症状态会改变口腔内环境,进而增加口腔癌风险!
没了唾液,可能让你“食不下咽”
吃东西时,本应由唾液辅助“润滑”,让食物能在口腔中毫无阻碍地被“搅匀”、下咽。当唾液分泌不足,干巴巴的食物卡在嘴里,不仅咀嚼困难,还会增加吞咽的阻力。
缺少唾液,食物可能“索然无味”
多项研究分析认为,人是通过唾液检测味道与口感的。唾液中的淀粉酶与脂肪酶,会在消化过程开始后将携带味道信息的化学成分溶解进唾液,并最终到达味蕾。
由此可见,对唾液分泌不足的人而言,想吃上一顿有滋有味的饭,可能也是一种奢侈。
唾液不足,能让你“有口难开”
失去唾液对我们的语言能力也是一项重大打击。无论是舌头在口腔内的复杂运动,还是声带的震动,都离不开唾液润滑的帮助,因此当失去唾液,口齿不清、发声困难等问题也可能跟着找上门。
4种情况,会“耗干”你的唾液
①经常咬口腔粘膜解压
可能导致口腔粘膜破损,增加细菌侵犯唾液腺的风险,阻碍唾液流动。
②存在干燥综合征
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会错误地攻击体内分泌腺体,导致身体出现各类干燥情况,例如眼干、口干、呼吸道干燥等。
③为了减肥过度节食
可能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唾液腺的正常功能。
④患有自身免疫性肝脏类疾病
会导致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细胞,部分患者会合并干燥综合征,引发口干问题。
3个方法,帮你“补足”唾液
①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果蔬,例如橙子、猕猴桃,有助保持口腔湿润,对促进口腔黏膜修复也有一定帮助;
②注重补充水分,有助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促进唾液分泌,建议成人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
③做好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与处理潜在的口腔隐患,以免让“小麻烦”发展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