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5类「酒精刺客」比白酒还坑!让你不知不觉就酒精超标

2025-06-11 07:45 来源:爱青岛

为了健康,大家都知道酒精这东西最好少碰,它伤肝、伤胃、影响大脑,还可能增加意外风险和各种疾病隐患。

但是你知道吗?酒精不止存在于白酒、啤酒、葡萄酒中,一些我们日常吃、甚至被认为是“非酒精”的食物中,也可能暗藏玄机,你可能早就和酒精打过照面了!

1

这种厨房里的酸味调料

其实暗藏酒精

像我们做菜常用的醋,就是个容易让人忽略的“藏酒户”。

前不久有位江先生,就因为吃醋惹上了麻烦。他开车时被查酒驾,仪器显示他体内酒精含量超标了,但他坚称自己很久没喝酒。后来才想起,中午吃饭时直接喝了好几杯米酒醋!

问题就出在这醋上。

image.png

在江先生,包括很多人的印象里,醋就是个厨房里的酸味调料,跟酒精、酒驾那是完全不沾边。

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我们平常吃的食醋,都是酿造出来的!

在酿造醋的过程中,酒精可是位关键“工具人”: 

第一步:酿酒

酵母菌把糖(如高粱、糯米里的淀粉)变成酒精。

第二步:酿醋

醋酸菌接过接力棒,把酒精继续氧化成酸溜溜的醋酸。

所以,在醋的酿造过程中,尤其是发酵完成后,很多醋里面其实都会残留微量的酒精。

而江先生中午喝的这种“米酒醋”更特殊——它是用自家酿造的米酒作为原料进一步发酵制成的,本身就含有不低的酒精含量。他一下子喝了好几杯,体内的酒精含量自然就上去了,这才被检测出来。

不过,大家看了这个例子也别太紧张。市面上常见的普通食醋(比如陈醋、香醋、白醋等),酒精残留量其实非常非常低,通常只有0.01%到0.1%左右。这相当于在一大杯水里只滴了几滴酒,浓度微乎其微。

而且我们平时做菜放醋,用量都不大,要是做菜时再加热一下,残留的酒精基本就“蒸发”跑光了。

像江先生这样直接喝几杯米酒醋的情况,确实少见,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酒精”不一定装在酒瓶里!

2

四类常见东西

也是隐藏“酒精刺客”

生活中,有些我们压根想不到的常见食物里,可能也是“酒精刺客”。今天就带大家来扒一扒:

01

高糖水果

常见代表:葡萄、荔枝、杨梅、榴莲、龙眼、菠萝蜜等。

它们表皮自带酵母菌,一旦成熟,糖分高、水分足,在密闭环境下,酵母菌就开始“疯狂工作”,把糖分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所以,如果当你闻到水果散发明显酒精味时,就意味着水果越成熟、存放时间越长,微生物已大量滋生,必须果断丢弃,避免误食。

02

部分点心类食物

常见代表:提拉米苏、蛋黄派、瑞士卷、酒心巧克力等。

一方面这是因为有些糕点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而有些则是因为要保存水分、保持蛋糕的松软和口感而添加了食用酒精,而且国标对酒精残留量不作要求。

曾有实验检测,吃一个蛋黄派后吹气,酒精值能达到20-30mg/100mL,接近酒驾标准!

image.png
03

发酵类食物

常见代表:醪糟、腐乳、泡菜等。

这类食物和醋类似,在制作过程或者发酵后会有酒精。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食物产生的酒精会随着呼吸和新陈代谢快速排出,一般过个10-15分,数值就会恢复正常。

04

部分药品和日用品

常见代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止咳糖浆、漱口水、口气清新剂等。

看到这个名单,你可能有点懵:药和日用品也有酒精?

没错!在这类药品中,酒精可是重要的“溶剂”,用来溶解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比如一瓶10ml的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就可能高达40%-50%!喝下去一小瓶,相当于喝了一小杯高度白酒。

注意:市面上有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液两种,一字之差,区别却很大: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的酒精,而藿香正气液却不含酒精。

至于漱口水和口气清新剂,有部分产品为了杀菌、保持口气清新,也会添加酒精。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