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却突然查出癌症!”这样的新闻相信大家都刷到过,甚至不少朋友可能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明明十分重视体检,却还是被大病突袭。
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不同风险人群找错了检查重点,再加上常规体检其实并不等于癌症检查,检查没做对,自然容易导致癌症悄悄扎根,而我们甚至浑然不觉!
为此,可可总结了8种常见恶性肿瘤风险人群以及筛查“金标准”,以供大家参考:
低剂量螺旋CT
是肺癌筛查的关键
①40岁以上,且吸烟年龄≥20年,戒烟不足15年者;
②经常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群;
③存在慢性肺部疾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④有过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⑤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的人群。
常用方法:低剂量螺旋CT
这种无创性检查可通过扫描及时发现肺部的小结节和异常征象,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早期肺癌。
适用咳嗽咳痰者:痰液检查
通过收集痰液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也是及早发现癌细胞的方法之一,但这种方式更适用于有咳嗽、咳痰情况的患者。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假如没有明显肺癌因素,建议可1-2年筛查一次。
担心胃癌与肠癌
胃肠镜检查不能懈怠
①长期居住在胃癌高发区的人群,如辽宁、福建、甘肃等区域;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胃溃疡、胃息肉、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④父母、子女等有胃癌病史;
⑤存在高盐、吸烟、重度饮酒等胃癌高危习惯。
①长期持续大便淤血;
②本人有溃疡性结肠炎史;
③本人有过任何恶性肿瘤史;
④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⑤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胃肠镜检查,是筛查消化道早癌的绝佳手段,可以说,食管、胃、大肠内的早期癌变,都逃不过胃肠镜的“火眼金睛”,不仅如此,胃肠镜检查还有治疗的作用,能够切除早期病灶,防止疾病恶化。
对于正常群体而言,如果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且第一次胃肠镜检查结果完全阴性,一般间隔3年做一次检查即可。风险人群建议从30岁起,每1-2年做一次检查。
如果后续出现了便血、呕血、黑便等情况,无论距离第一次检查时间多久,都最好再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担心肝癌突袭
抽个血能帮你“揪出”它
①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
②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
③肝硬化患者,或有肝癌家族史;
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由于肝癌早期常常毫无征兆,一旦出现疼痛、黄疸、腹胀等情况,往往预示着肝癌中晚期的到来,很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及早筛查。
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是肝癌筛查的经典指标,约有60%-70%的肝癌患者会出现指标升高情况。此外,肝脏B超检查能发现1厘米以上的肿块,是筛查的“第一道防线”。
已有诸多临床实验证明,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B超,检测肝癌的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一般建议高危人群每6个月筛查一次,低风险人群每年筛查一次即可。
乳腺钼靶检查
是乳腺癌筛查的“金标准”
①40岁以上女性;
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
③30岁前做过胸部放疗的人群;
④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
乳腺钼靶检查是乳腺癌的重要筛查方式,鉴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为45-54岁,建议一般人群从40岁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而高危人群,则建议做好每年1次钼靶检查,1-2次乳腺超声检查以及乳腺体检。
担心前列腺癌
做好血清PSA检测很重要
①年龄≥40岁,且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
②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
③年龄≥60岁的人群。
对存在前列腺癌风险的人群而言,建议选择血清PSA作为主要筛查手段,已接受筛查且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男性,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血清PSA检测。
而假如两次血清PSA均大于4.0ng/ml,则建议在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由专业医师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和干预。
做好超声检测
及早察觉子宫内膜危机
①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情况的人群;
②存在功能性卵巢肿瘤的人群;
③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毫米的人群;
④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
⑤存在肿瘤家族史,尤其是林奇综合征(一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人群。
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赘生物、有无异常血流等情况。此外,子宫内膜取样检查,也是一种十分方便的检查手段,能及时检测子宫内膜细胞的异常。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子宫内膜癌筛查,若出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等异常,则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将筛查周期缩短为半年一次,或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
预防肾癌到来
别忽视尿常规检查
①长期吸烟或肥胖人群;
②存在肾癌家族史或慢性肾病患者;
③年龄大于55岁,尤其是男性。
由于肾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及时做好B超检查与尿常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直径1厘米左右的肾脏肿块,而尿常规检查则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尿蛋白等情况。
对于35岁以下正常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筛查;35岁以上以及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肾癌筛查。
甲状腺出问题
超声检查先知道
①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生长迅速的人群;
②有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或家族史的人群;
③出现甲状腺异常的人群,例如颈部肿物、不对称等。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的推荐筛查手段,有助全面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形状等等,可精准预测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风险。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做好1次甲状腺癌筛查,20-29岁的一般人群,也应每2-3年进行一次筛查,30岁后改为每年一次。
总而言之,为了及时发现癌变、揪出身体异常,准确、有效的身体检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早一步筛查,多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