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肉似乎和“长胖”“不健康”划上了等号,觉得吃蔬菜才是又营养又能保持身材的好选择,尤其是女性朋友,觉得肉类能少吃就少吃。
然而,很多女性脸色蜡黄、手脚冰凉、减肥总反弹,可能恰恰是因为肉吃得太少了!
《2021中国白领女性膳食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18~49岁女性中,有72.2%的人铁摄入量低于当时的推荐摄入量,存在铁缺乏风险。
这意味着,10个女性里,差不多有7个人在“慢性失血”的边缘。
长期饮食缺铁,不仅会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几率,还会让人变得冷漠呆板、头晕、疲惫乏力、皮肤苍白,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缺铁呢?
这是因为成年女性每月月经失血较多,因此需要更多铁储备;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不过,50岁以后绝经的女性,铁需求量会降低。
而肉类是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这种铁在人体中的吸收率极高。因此,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多吃肉来补充铁元素十分必要。
维生素B12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依赖食物摄取。而在众多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尤其是肉类和动物内脏,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中几乎不含有该营养成分。
有研究显示,在一般人群中受维生素B12边缘性缺乏影响的比例为2.5%~26%,儿童、青少年、老人、素食人群以及育龄期女性缺乏风险较高。
B12缺乏如同慢性毒药:起初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记不住事,接着情绪变得低落,最后连神经信号的传递都不顺畅了。
长期缺乏还可能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的患病风险。
因此,女性多吃肉,有助于补充维生素B12,保障身体健康。
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高度契合,人体对其利用率极高。如果肉类摄入不足,蛋白质的摄入量必然受到影响,进而阻碍肌肉的合成。
对于正在减肥的女性来说,如果完全不吃肉,会加速肌肉流失。肌肉量减少,身体代谢水平随之降低,免疫力也会受到牵连,得不偿失。
所以,适量吃肉,对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肉类中的蛋白质、镁、磷等营养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招募了约54898名参与者,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长达17.6年的随访,共发生了3941例总骨折。
研究发现,与食肉者相比,素食者全骨折风险增加了11%,纯素食主义者全骨折风险更是显著增加50%。
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中的钙会快速流失,骨质疏松风险大增,骨折风险也随之上升。
此时,多吃肉对于预防骨折、守护骨骼健康意义重大。
那么,怎么吃肉更合适?
首选鱼肉、牛肉、瘦猪肉等脂肪少的优质蛋白,一天吃120g-200g肉,并且首选蒸、煮等烹饪方式,最大限度保留营养且减少油脂摄入。
不太推荐五花肉、排骨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或者红烧、爆炒等高油高盐的烹饪方式,这都会导致脂肪摄入量较多,不仅容易长胖、“三高”,还容易引起脂肪性腹泻。
如果实在是不爱吃肉,也不用强迫自己吃,可以选择蛋白质粉、铁剂、维生素 B12 等膳食补充剂,也能很好地满足身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