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这件事,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看似寻常的小手术,也可能藏着致命危机!!!
就在前不久,四川一名31岁男子拔牙后短短48小时,突然陷入生死危机,最终抢救无效离世。这场悲剧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很多人纷纷留言表示不解,拔牙这么危险的吗?本来计划拔智齿,也决定再拖一下……
1
别把拔牙当小事
这些潜在风险可能危及生命
其实关于拔牙致死的事件并非第一次了,早前就有不少报道过类似的新闻↓↓↓
拔牙虽看似是小手术,但也属于外科手术,加上人体口腔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还有操作空间狭窄和视野受限等情况,其实拔牙的过程也“暗藏危机”。
所以现在拔牙手术前,一般医生都会给你一份手术告知书,让大家充分了解潜在的风险。
比如容易导致拔牙手术后口腔软、硬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伴有渗血、疼痛以及肿胀等不适,更甚者还会有发烧等全身反应或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对拔牙“谈牙色变”。这类极端情况毕竟是少数,总体而言,拔牙利大于弊,尤其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拔牙反而能避免更大健康危机:
拔牙有禁忌
这5类人群要特别小心
高血压人群
拔牙容易间接刺激血压增高,因此,对于本身血压就偏高的人,容易引起出血不止、血管破裂等症状。建议高血压人群在拔牙之前,一定要定时检测血压,只有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180/100mmHg)才能考虑拔牙。
高血糖人群
这类人群往往免疫力低下,拔牙后容易合并感染,且感染情况一般比较严重,不容易控制,还会加剧三大代谢紊乱:葡萄糖抵抗不平衡、脂质抵抗不平衡、蛋白质抵抗不平衡,容易诱发高血糖危象。
若不得已需要拔牙,那么务必将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才可以进行拔牙手术。
血液系统疾病人群
包括出血性疾病、白血病、贫血、血友病等人群,这类人群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问题,特别是血小板低下以及凝血障碍,都会导致出血难止。而且这类人群抵抗力差,十分容易感染,盲目拔牙后感染风险也极高。
实在不得不拔,拔牙前也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并在血液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术前准备,如补充凝血因子等。
甲亢人群
甲亢人群控制不好,拔牙过程中容易出现高热、昏迷、心力衰竭等甲状腺危机,因此需要谨遵医嘱、谨慎拔牙。
月经期的女性
月经期间女性的血小板数量会有下降的表现,此时拔牙很可能导致止血困难,并且月经期女性免疫力较差,拔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温馨提醒:拔牙后的2-3天内,唾液中有少量血丝是正常情况,但如果3天后拔牙处仍然疼痛难忍、大量出血,需要尽快去医院处理。
2类食物很护牙
平时要多吃
由此可见,日常护牙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早晚坚持正确刷牙,合理饮食也能为牙齿“保驾护航”。
以下两类食物就堪称护牙小能手,平时不妨多吃些:
高维C食物,有助呵护牙龈健康
高维C食物如猕猴桃、柿子椒、芥蓝、豌豆苗、油菜、橘子等,可以帮助促进牙龈组织的修复,还有助维持口腔内微生物平衡,降低感染风险。
乳制品,有助修复牙釉质
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里面中有大量的钙,常吃有助维持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湿润度,增强抗腐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