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相信吗?一个随手拍的手电筒光影照,竟能成为救命线索!
最近,重庆就有一位女生,无意间发现当手掌被强光穿透时,皮肤下的血管网络异常清晰,原本以为是神奇的“人体奇观”,结果被眼尖的网友提醒这可能是血管瘤!
去医院一查,果然中招,不过好在是初期,发现及时,医生已建议手术切除了。
浅表肉管瘤
肉眼或可见的“健康警钟”
其实,部分浅表血管瘤确实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初步发现,就像新闻中的女生,手电筒的光线照射为她敲响了健康警钟。
这背后的原理也并不复杂:当光线穿透皮肤时,会被血红蛋白吸收,而血管瘤部位由于血管异常增生,血液聚集量远超正常组织,就像装满水的玻璃瓶比半瓶水的瓶子更能阻挡光线,所以在光影下呈现出明显的深色阴影。
还有一种樱桃样血管瘤也叫老年性血管瘤,它主要长在手臂或者上半身,颜色鲜艳,形似散落的樱桃,往往会突出皮肤表面,按压后会褪色。
所以,下次再看到皮肤上突然出现这种小红点,可别掉以轻心,以为是普通的痣或者老年斑,而忽略了它其实是血管瘤的一种表现了。
深部血管瘤
B超才是“照妖镜”
不过,以上这种肉眼观察或光影测试,只能作为血管瘤初步怀疑的依据。
毕竟,还有部分血管瘤“藏得很深”,位于深部肌肉或器官内,甚至会悄悄向周围组织蔓延,可能压迫神经、影响器官功能,甚至引发内脏出血。
比如长在肝脏内的血管瘤,初期可能毫无症状,但随着瘤体增大,可能压迫肝内胆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起黄疸;还可能挤压周围血管,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甚至出现破裂出血,引发剧烈腹痛、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颅内血管瘤更是凶险,一旦破裂,会导致脑出血,引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偏瘫、失语,严重时可直接威胁生命。
对于这类深部血管瘤,肉眼观察或光影测试就难以发挥作用了,这时就必须借助专业的医学检查。
临床上,通常会采用B超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它就像一个“透视眼”,能够精准探测血管瘤的大小、深度、范围以及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早发现早干预
这3个危险信号别忽视
幸运的是,血管瘤虽然名字吓人,但不传染、不转移,所以大部分的血管瘤都属于良性,早发现就能早控制。
但仍有3大危险信号不容忽视:
皮肤出现无法解释的红色/紫色斑块,或皮下摸到弹性肿块,特别是在头颈、四肢等好发部位,需提高警惕。
当血管瘤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出现:
→ 局部持续性疼痛或灼热感,这种疼痛可能在活动或按压时加剧;
→ 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比如手臂或腿部的血管瘤压迫神经,会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受限;
→ 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牙龈出血(提示黏膜血管瘤),如果经常出现且难以止血,就需要格外小心。
如果发现瘤体突然增长,且在短时间内直径增加超过2厘米,就需要立即就医。
特别提醒:
①切忌抓挠或挤压浅表血管瘤,易导致破裂感染;
②妊娠期女性发现血管瘤增大,需立即就诊(激素变化可能刺激生长);
③体检发现内脏血管瘤,即使无症状也应每6个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