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这2种饮料,可能在悄悄影响视力和大脑

2025-04-29 08:00 来源:爱青岛

生活工作中,很多人喜欢泡一杯清茶,或是煮一杯咖啡,困了累了来一口,提神又醒脑。

不过,这2种饮料也一直饱受争议,有人担心长期饮用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喝咖啡会上瘾”“喝咖啡会导致心悸”“喝茶伤胃”等说法层出不穷,让不少人心存疑虑。

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经常喝咖啡和茶呢?

1

咖啡和茶这样喝,

视力悄悄变好!

1
有益视网膜健康

中国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与澳大利亚眼科中心合作完成了一项研究,数据来自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共有35557名成年参与者的相关数据。

研究人员在排除了其他眼部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的干扰后发现,跟不喝咖啡或茶的人相比,每天喝2-3杯咖啡(1杯150ml)的人,以及每天喝4杯及以上茶的人,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6%、15%

图片

而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增加,就如同为视网膜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能够有效保护视网膜健康,降低眼部疾病发生风险

2

喝太多不行,速溶的不行

不过,咖啡并非喝得越多越好。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4杯或以上咖啡的人,其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反而变薄了。也就是说,咖啡摄入量跟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倒U型关系适量饮用才是关键

此外,研究还特别指出,速溶咖啡摄入量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相关。也就是说,喝速溶咖啡反而对视网膜健康有负面影响。

不过,这项研究没有区分茶的类型。可可建议喜欢喝茶的朋友选择绿茶>乌龙茶>红茶生普洱>熟普洱,尽量别喝太浓的茶。

2

喝咖啡又喝茶的人,

大脑越来越灵光!

1
视网膜影响大脑健康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还跟认知能力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等密切相关。

因为视网膜是从中枢神经系统延伸出来的组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以作为大脑健康的衡量指标。

由此可见,喝咖啡和茶,在维护视网膜健康的同时,也对大脑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谓是“一箭双雕”。

2
中风与痴呆的风险低

一项涵盖超过36万人、中位随访时间长达11.4年的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无论是单独饮用咖啡或茶,还是将二者搭配饮用,都跟中风和痴呆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跟前面的研究类似,这项研究也发现咖啡和茶的摄入量跟中风、痴呆的关系是非线性,呈现U型的关联

图片

跟不喝咖啡或茶的人相比,每天2-3杯咖啡,或3-5杯茶,或咖啡与茶组合4-6杯(1杯150ml时,跟发生中风和痴呆的危险最低相关。

更令人惊喜的是,相比只喝咖啡或茶,每天2-3杯咖啡搭配2-3杯茶,跟更低的中风(减少32%)和痴呆(减少28%)风险相关。

另外,这项研究也区分了咖啡类型,从效果看,研磨咖啡>速溶咖啡>低因咖啡

总而言之,想要通过饮品来呵护视力与大脑健康,不妨尝试每天喝2-3杯咖啡搭配2-3杯茶,并尽量选择研磨咖啡

不过,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饮用时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饮用量,如果容易心悸或失眠,就不用勉强自己喝。

3

真正需要警惕的饮料是它,

当心血糖飙升!

1
果汁:隐藏的“糖分炸弹”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由水果变来的果汁会不健康?尤其是100%果汁。不是说要多吃水果吗?那榨成汁喝咋就不行了呢?

因为果汁≠水果,果汁并不是水果营养价值的浓缩,而是水果中糖分的浓缩

以橙汁为例,一杯8盎司(约237ml)的橙汁含糖量约为24克,换算下来,500毫升橙汁含糖量高达48克。而作为“高糖饮品代表”的可乐,100毫升含糖量为10.6克,500毫升含糖量53克。

换句话说,果汁的含糖量并没有比可乐少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指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可以控制在25克以下。但这一杯500毫升的橙汁下去,就几乎用尽一天糖的摄入量了。

如果想喝果汁,建议选含糖量低、升血糖速度慢的水果榨汁,比如椰子水、番茄汁,并且一天别超过150毫升

2
含乳饮料:伪装的“健康酸奶”

一提到酸奶,许多人的反应就是:健康。

酸奶不仅好喝,营养价值也高,乳糖不耐受的人也能尝试,并且酸奶中部分的益生菌还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胃肠道内菌群,维护正常的胃肠道功能。

就是这么一种健康的食物,一个不留神也有可能被骗到。

主要原因是,市面上实在是太多形似酸奶的产品了,这类产品其实跟酸奶搭不上什么关系,是一种含乳饮料

这类含乳饮料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种添加糖,比如白砂糖,除了提供热量,其实提供不了什么营养成分,还会增加肥胖风险之外。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含糖饮料,只不过加了一点点鲜奶或乳制品而已。

挑选时,我们可以查看标签,蛋白质含量≥2.3g/100g为真酸奶;若配料含白砂糖且蛋白质<1.0g,实为含乳饮料

3
运动饮料:日常饮用负担大

运动饮料通常含有糖分、电解质和水分,旨在快速补充运动过程中身体流失的能量和电解质,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然而,对于日常活动量较少、未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而言,饮用运动饮料可能会摄入过多糖分和电解质,增加身体代谢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肥胖、血糖升高等问题。

只有在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如马拉松、篮球比赛等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运动饮料才是合适的选择。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