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后半生要患的癌,45岁前或早有提示

2025-04-22 07:51 来源:爱青岛

癌症,可以说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存在,为了降低患癌风险,不少朋友可是在饮食、运动上下足了功夫。

但你知道吗?其实除了这些因素,一种很多人忽视的身体问题,也与患癌风险息息相关,尤其是45岁以前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多年后会更易患癌!

1

45岁前患上脂肪肝

多种癌症风险都可能骤增

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涉及6.3万人,长达10年的跟踪分析。

结果发现,在年龄<45岁、45-54岁、55-64岁时确诊脂肪肝的人:

整体患癌风险分别提高52%、50%、13%

结直肠癌风险分别提高105%、189%、5%

消化系统癌症风险分别提高100%、94%、13%

肺癌风险分别提高114%、97%、31%

肝癌风险分别提高166%、116%、27%

而如果能在45岁之前避免患上脂肪肝,后半生的患癌风险则可能降低约17.83%。由此可见,患上脂肪肝与否,关乎着后半生患癌风险的高低。

图片

2

脂肪肝不是胖子“专利”

2种“瘦子”也可能惹上它

说起脂肪肝,很多朋友都会觉得这是一种“胖出来”的病,的确,常见如暴饮暴食、过度酗酒、三高等与肥胖相关的因素,也通常与脂肪肝关系密切。

但这并不代表瘦子就与脂肪肝完全“绝缘”,尤其是以下2种“瘦子”,更要当心脂肪肝找上门!

1
“假瘦”的人,内脏脂肪可能超标

有些朋友的体重基数并不大,四肢也并不粗壮,但偏偏有着十分显眼的小肚子。这种情况,在营养学上称为“腹型肥胖”,主要由运动量不足,导致内脏脂肪过多引起。

腹型肥胖状态下,肝脏可能堆积过多脂肪,影响肝细胞正常成分功能,最后甚至可能出现脂肪性肝炎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就可以被认定为腹型肥胖。

2
过度减肥,肝脏可能“忙中出错”

正常情况下,我们所摄入的动物脂肪会先到肝脏合成人的脂肪,再与白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运送到身体各处。

可要是一味追求减肥,饿得太久,吃得碳水化合物又太少,人体能够从消化道吸收的脂肪变少,储存在体内的脂肪反而会被送回肝脏,在肝脏内变成甘油与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供人体利用。

长此以往,肝脏细胞可能“忙中出错”,难以完全代谢大量进入肝脏的脂肪,进而导致脂肪堆积,增加脂肪肝风险。

3

脂肪肝到来时

可能有3个隐秘信号

脂肪肝的到来往往十分隐蔽,让人难以察觉,但它并非毫无征兆,当脂肪在肝脏内慢慢积累时,身体可能会通过以下表现来“提醒”我们。

1
腹部持续胀痛不适

腹部胀痛不适,很多朋友会误以为是胃不舒服,但若这种不适感持续存在,且本身并没有明显消化问题,那么就要警惕脂肪肝的到来。可能是脂肪在肝脏堆积,导致肝脏增大所致。

2
睡眠充足但依旧疲惫

明明前一晚睡眠充足,但白天依旧疲惫、精力不济,甚至连走几步路、爬几层楼都喘不上气,这也可能是肝脏功能受损的信号。

肝脏是我们身体的代谢工厂,负责能量的转化与储存,当它出现异常,就可能影响代谢效率,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出现疲惫无力。

3
眼周出现“黑眼圈”

眼睛下方颜色变得晦暗,别以为只是黑眼圈,也可能是肝脏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在面部毛细血管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眼睛发沉、睁眼费劲、眼睛分泌物增加的情况。

但需注意的是,当脂肪肝出现不适症状时,往往代表着肝脏细胞已经被脂肪浸润厉害,或是肝脏炎症进展,甚至到肝硬化、肝癌的程度。

因此我们不应等到出现不适才警惕,最好日常就重视起来,注意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察觉肝脏情况,平时也不能忽视对肝脏健康的维护。

4

做好3件事

或能逆转脂肪肝

1
每天快走25分钟,有助改善脂肪肝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无论体重是否减轻,只要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都能有效改善脂肪肝。而改善效果与运动量大小有关,需每周达到750个代谢当量的运动量,才能达到改善作用,差不多相当于每天快步走25分钟

图片

2
17点前吃晚饭,肝脏指标会更好

北京大学发表在《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17点后到次日清晨7点间保持禁食状态,能够显著促进脂肪肝的改善,而这种改善与肠道中瘤胃球菌(R.torques)的丰度上升有关。因此不妨适当把晚饭提前,有助呵护肝脏健康。

图片

3
常吃四季豆,有助减轻脂肪肝

《营养素》上一项论文研究显示,日常食用四季豆,可以有效减轻小鼠的肥胖、血脂和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肝功能标志物,从而减轻脂肪肝。

不过要当心的是,生的、未熟透的四季豆含有皂甙、红细胞凝集素等物质,恐引起中毒,吃之前可一定要完全煮熟

图片

除此之外,也别忘了早睡早起,均衡饮食,为肝脏健康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