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2种肠息肉,几乎100%变成癌!上厕所时4个表现,提示息肉找上门

2025-03-17 08:00 来源:爱青岛

我们常说,人和机器一样,如果不经常检修,就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报废”。

可可隔壁的王叔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自我感觉身体好,从不愿意体检,直到某天如厕后发现便血,这才慌了神,结果一查已经是直肠癌中晚期了。

医生说,肠癌多半都是息肉慢慢演变而成的,如果能早发现早处理,根本不会走到这一步。

现在王叔叔做了手术,每天带着造口袋生活,还要接受放化疗,逢人就说“后悔”……

图片

1

两种肠息肉100%变成癌

早发现真的很重要

肠息肉,是长在肠壁上的“肉疙瘩”,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但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久坐)等,可能刺激肠息肉突变,不断疯长成为癌症。

尤其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约90%的大肠癌都是由它发展而来

患病10年或以上不干预,癌变率100%

图片

另外,如果有家族性遗传史

那么没有经过治疗的家族性息肉

10~20年的癌变几率也是100%

图片

不过,息肉变成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只要及时发现并切除,就可以避免得癌。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长肠息肉了呢?

2

肠息肉的蛛丝马迹

及时抓住防癌症

肠息肉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并非全无“信号”,如果有以下几个表现,就要警惕了。

1
排便出现4种变化
  • 排便规律改变:比如之前排便正常,但突然变得不规律、频繁便秘或腹泻。

  • 大便带血:这是肠息肉的典型表现之一。如果息肉表面发生了炎症、溃疡,就会导致大便带血。

  • 粘液便:肠息肉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分泌更多的粘液,附着在粪便表面,形成粘液便。尤其是一些较大的或者多发性息肉,对肠道的刺激更为明显,出现粘液便的可能性更高。

  • 大便变细或有凹槽:肠息肉占据了肠道内的空间,便便通过时就会受到挤压而变细或出现凹槽。

2
腹痛腹胀

当息肉阻塞了肠道,排便或肚子受到挤压时,可能会感觉到腹部不适,甚至出现明显的腹痛、腹胀

3
口唇处长黑斑

全国近30家医院曾采集了2000多例肠镜检查者的信息,发现面口三角区有色素沉着的人,查出肠息肉的概率为84%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面口三角区有色素沉着,如:口唇黑痣黑斑、口腔黏膜黑斑等,很可能提示长了肠息肉。

图片

但相比于通过症状判断,更推荐大家做肠镜检查,能更清楚、直观、准确地了解是否存在肠息肉,以及其位置、大小等,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那么,哪些人应该做肠镜?每年都需要复查吗?

3

肠镜:肠道健康的“照妖镜”

首次检查尤其重要

1
首次检查,奠定健康“基石”

首次检查相当于为自己的肠道建立一份详尽的“初始档案”,比如:黏膜光滑程度、有无炎症、有无息肉或其他病变等,这些信息是续健康管理的评判准则,也是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依据

举个例子:一位45岁的男性,首次检查发现肠粘膜有轻微炎症,但无其它明显病变,医生可能会将他判定为低风险人群,复查时间可以相对延长;

反之,如果首次检查就发现多个腺瘤性息肉,即使肠镜下切除后,病理显示为良性,可能也会被列为高风险人群,需要频繁复查,观察肠道变化。

2
首次检查有个“最佳时机”

对于无症状、无家族史的

普通人来说

建议45岁开始做肠镜检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黏膜退变,患病的风险更高。

对于无症状、有家族史的人来说

建议比一般人群提前10年开始检查,或者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病亲属提前5年开始检查。比如某人家族中最年轻的肠癌患者,患病时是40岁,那么这个人应该从35岁就开始检查。

对于有腹胀腹痛、排便改变等

症状的人来说

当下就是检查的最好时机,即使没到常规筛查年龄也要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图片

3

多久复查一次合适?

肠镜的复查时间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来说——

  • 普通人群: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50岁以上无症状者,可以每10年做一次肠镜。

  • 炎症性肠病患者:若病程较长(如:疡性结肠炎病史超过8~10年),可能1~2年就要复查一次。

  • 结肠腺瘤患者:若腺瘤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或病理检查提示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复查间隔一般为1~ 3年

  • 家族性腺瘤病患者:可能需要每年一次肠镜检查,甚至更频繁。

【注意】上述复查时间仅供参考,具体以医生意见为准。

图片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