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皮肤又痒又肿又痛,不用提醒,相信大家都能意识到严重性。可要是不痛不痒,是不是就意味着,问题不大?
——这可就未必了!
江苏的马奶奶就是如此,觉得身上不痛不痒能是什么大毛病,结果一查,竟是癌症!
说起马奶奶的病情,可真是让她有些委屈,毕竟一开始,她只是脸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像颗痘一样。
谁知道就这么一个不痛不痒的小痘,放着不管,一段时间后再看,居然长大了不少,越看越吓人。
意识到不对劲,马奶奶这才前往医院就诊,结果却得到一个噩耗——她被确诊为皮肤鳞状细胞癌!
虽然经过手术治疗后,马奶奶脱离了危险,但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皮肤上一些“沉默”的小毛病,不能轻易忽视,别让癌症有机可乘
长出不痛不痒的小丘疹
一查竟是鳞状细胞癌!
如果皮肤或者黏膜的溃疡经久不愈,或者像前文中马奶奶这样,长出越来越大的肿块,甚至肿块的中央部位坏死凹陷,乍一看还有点像火山口,就要当心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到来。
这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癌虽然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倘若癌细胞发生转移,后果依然不堪设想。
除了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HPV感染、慢性皮肤病等多种因素外,旧疤,也是诱发鳞状细胞癌的一大因素。
尤其是以下3种疤痕,癌变风险高,大家要提高警惕:
①增生性的疤痕
外形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质地较为实韧,常常还伴有难忍的瘙痒,可能让人忍不住抓挠,进而增加感染风险。
②严重的烧伤后萎缩性疤痕
这种疤痕的表皮比较薄,表面平坦,由于血液循环差,可能呈现为亮白色。之所以存在风险,主要是由于如果位于关节活动处,很可能反复摩擦破裂,导致感染发生。
③反复发生感染的疤痕疙瘩
可能是痤疮、蚊虫叮咬等情况造成,有明显的皮损,很容易反复遭受刺激。
低危型
可能在四肢或者躯干出现皮损,且皮损直径<2cm,边界清晰。
高危型
皮损出现在躯干四肢,直径在2-4cm之间;也可能位于头、颈、手、足、胫前、肛门生殖器等,大小不一;且边界不清晰。
极高危型
当皮损直径>4cm时,很可能属于极高危的类型,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脸上长奇形怪状的“痦子”
当心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尤其易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多表现为单一的皮损,且多数皮损会出现在日光暴露区,比如面部。例如我们内外侧的眼角、鼻唇沟和耳后,是它的多发高危区域。
而且基底细胞癌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可能被误认为中老年常见的“痦子”,因此耽误了治疗。
浅表型
多见于上胸部,出现红斑或者脱屑性的斑片,会逐渐向周围扩大;斑片周围还可能包绕着珍珠样的边缘,斑片表面有时能看到小的溃疡和结痂。
硬化型
表现为硬化的黄白色斑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表皮可能长期完好,直到晚期才出现溃疡。
结节溃疡型
一开始可能只是小而有光泽的结节,有些毛细血管扩张的情况;之后结节逐渐增大,中心形成了较大的溃疡,包绕的边缘呈现珍珠样。
色素型
乍一看和结节溃疡型类似,但病灶伴有较多的黑褐色。
有4种特征,别当普通黑痣
恐是黑色素瘤找上门!
恶性黑色素瘤的大名,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死率高,危害大,国内每年黑色素瘤患者病死率超过3.5%,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5年的生存率仅为15%-20%。
由于外表上和普通的痣长得相似,黑色素瘤在早期常常被人们忽视,导致发现时为时已晚。
可可教大家几个方法简单辨别,有助我们尽早发现它的到来:
①看大小
普通的痣一般直径小于5mm;而恶性黑色素瘤的直径大多超过5-6mm。
②看形状
正常的痣往往两边对称、边缘光滑、清晰;而恶性黑色素瘤往往不规则、不对称、边缘不清晰,边缘呈现锯齿状。
③看颜色
普通的痣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棕褐色;而恶性黑色素瘤却能在普通痣颜色的基础上掺杂多种颜色,或是在几个月内颜色突然加深、变黑、变蓝,或者开始褪色。
④看生长情况
普通的痣往往常年不发生变化;而恶性黑色素瘤却可能在短期内快速增大,周围皮肤还可能出现炎症反应,例如出血、溃疡、瘙痒、疼痛等。
目前来说,以上种种皮肤癌的出现,与紫外线照射、遗传背景、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建议大家日常养成防晒习惯,保持健康作息。一旦发现皮肤异常情况,最好及时就医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