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厨房里这个健康“杀手”,被太多家庭忽略了

2024-10-31 07:56 来源:爱青岛

厨房,是美食的“创造营”,也是人间烟火的具象化。很多人很享受做饭的过程,眼看着食物从生变熟,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就特别有成就感。

但厨房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聚集地,烹饪油烟、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物等,都会在身体里留下“伤痕”。

1

烹饪油烟

对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都有害

数据显示,室内空气污染每年约导致230万人过早死亡。而烹饪油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含有200多种有害成分,对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都有损伤。

1
吸入油烟仅3天,就可损伤肺和肠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

研究人员让小鼠暴露于烹饪油烟0、3、7、14天,每天两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此模拟人类暴露于烹饪油烟的情况,进而分析油烟对呼吸道和胃肠道,尤其是与肺炎、肠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小鼠模型中,仅吸入3天烹饪油烟,就会诱发肺部炎症,并导致胃肠道紊乱吸入7天会破坏肠道菌群,并改变色氨酸代谢,14天后出现适应性反应(一种试图抵消炎症的应激反应机制)。

图片

2

吸入油烟也可影响胃粘膜修复

节目中曾经提到过一个24岁罹患胃癌的案例,这位患者的职业正是长期大量接触油烟的厨师。

专家告诉我们,油烟虽然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但有毒物质,如:1级致癌物苯并芘,可能通过粘膜层、粘膜下层释放或蔓延到胃中,从而干扰DNA,导致胃粘膜自我修复错误,诱发胃癌。

人体摄入每公斤体重40mg的苯并芘,就可能会使DNA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从理论上来讲,2.8g的苯并芘就足以让一个70kg的人罹患癌症。

图片

3

油烟还是心血管的“隐形杀手”

油烟会通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泡,通过血液交换进入血液系统,然后回到左心,通过主动脉打到全身脏器。其中的有害物质就会对全身血管造成损伤,引发动脉硬化、血栓等。

如果是久不清理的厨房,墙壁上残留的油污在高温环境下,也会释放出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健康。

研究发现,吸入可吸入颗粒物每立方米10微克,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就会升高20%

图片

2

燃气灶也会释放空气污染物

多方面危害健康

不只是烹饪油烟,燃气灶燃烧时产生的一系列物质,也是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可能从多个方面危害健康。

1
二氧化氮危害呼吸道

今年5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使用燃气灶做饭时,会释放二氧化氮。而且在使用燃气灶一小时内,卧室里的污染物浓度就会超过健康标准;关闭燃气灶后,污染物浓度还会持续数小时。

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鼻腔、咽喉和肺部。当其浓度较高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并降低人体对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还会加剧哮喘发作,并与儿童肺部发育下降和过早死亡有关

图片

2

苯增加血液系统疾病风险

一项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研究显示:使用燃气灶做饭时,会释放可使室内苯的水平高于二手烟烟雾中的水平。苯还会在整个房间中飘荡,并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

而世卫组织曾表示,接触任何剂量的苯都是不安全的。长期接触苯可导致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相关的癌症,短期高剂量接触苯则会影响神经系统

图片

3

二氧化碳增加高血压风险

天然气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容易升高血压——吸入大量二氧化碳,一方面会激活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升高;另一方面,会导致肌张力增加,使得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对血压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这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图片

3

避免厨房空气污染伤身

这几招一定用得上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做饭肯定不可能。那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厨房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呢?

1
保持通风

良好的通风有助于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以下2个方法建议搭配使用:

①油烟机早开晚关

打开燃气灶前,就要打开油烟机,并在烹饪结束后等上几分钟再关闭。并且油烟机最好选择下吸式、吸力强的,更有助于排出烹饪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

②开窗关门

做饭时,先要关闭厨房门,减少空气污染物向客厅、卧室转移;同时打开厨房窗户,保持厨房通风,加速空气污染物排出户外。

图片

2

食材沥干水分再下锅

食材下锅时如果水分没沥干,水在和油接触的一瞬间会剧烈迸溅,很快发生汽化,变成很多细小的微粒,以至于PM2.5的值比油炸还高。

3
定期清洁燃气灶、墙面

油脂残留在燃气灶、墙面上,在高温环境下,会增加油烟、苯释放的可能性。建议每次做完饭都及时擦拭干净,减少潜在危害。

4
巧用厨房小家电

像烧水、煲汤等,可适当使用烧水壶、电饭煲、电煮锅等电器;煎炸烧烤时可以使用空气炸锅、烤箱,以此减少燃气灶的使用,降低其带来的健康风险。

图片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