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对湘西的初印象,可能来自沈从文的《边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有人前往张家界,湘西才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
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湘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水与山川的柔美,诠释了时间的刻痕与民族风情的融合。
一座古城,一条悠长的石板街,一湾清冽的沱江——是湘西。
本期《行走中的风景》,跟随摄影师慕永华的镜头,感受凤凰深处的苗家风情。
湘西·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始建于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城内青石板街道遍布,江边木结构的吊脚楼最为壮观。吊脚楼群座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
凤凰之美,不仅在于湘西水乡的特色温婉风光,更在于沈从文笔下诗意的《边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吸引八方游人的精髓。
凤凰古城的夜景绝美,飘过漫不经心的吉他声和歌手略带随意而低沉的歌声,看着往来于沱江上的游船。夜色中的凤凰古城,如果你在追忆,脚下是光可鉴人、带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古城的夜色宛若美丽妙曼的梦境。
湘西·老洞村苗寨
老洞苗寨,位于湘西凤凰县,是保存较好的苗寨之一。这里名为老洞,据说是因为苗族的先民居住在山洞里而得名,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老洞苗寨,被众山环绕、易守难攻。直到2000年,老洞村才通了电,2005年才通了车,相对于其他的地方,民族风情被较好地保留下来了。
老洞苗寨,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建筑均取之于石板,因此又被称为“石板苗寨”。家家相通,户户相连,以庞大的苗族特有军事化石板建筑“麻家宅院”构筑了四方形的城池。古寨内巷道纵横交错,布局犹如蛛网,宛若一座迷宫。
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
湘西·传统古村落
湘西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冲突交融的分水岭。湘西统古村落大致分为三大形态:一是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传统土家族聚集村落;二是苗疆边墙为主的线形防御性的村寨,如从阿拉营到喜鹃营的几十座传统村落;三是散落在腊尔山台地与吕洞山一带的山地聚落。
凤凰腊尔山高原台地是苗族的迁徙生存之地,更是历史民族冲突的战场,湘西苗族众多文化密码都蕴藏在这片土地上。
在腊尔山镇骆驼山村旁,有一座号称“天下第一大石桥”的乌巢。桥东是高耸天半的大马山,桥西是直插霄汉的骆驼山,一桥横空东西,若巨龙腾飞,气势磅礴。石桥沟通了腊尔山地区与县城联系,也是湘西公路的一大奇观。
凤凰县禾库镇德榜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德榜村传统银饰加工活动历史悠久、技艺独特、工艺精美,时至今日所有加工过程依然保持纯手工锻制,是凤凰县乃至整个湘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手工银饰村。
苗族集市
湘西的赶集,也称为“赶场”,湘西的苗族集市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模样。
赶集当天,苗族人把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集上销售,再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一个地方一般是5天一场,因此赶场的日子非常多。一般邻近的乡镇会相互把赶集的时间错开,比如禾库是逢农历一六,腊尔山就是逢农历二七,这样附近村民基本上每天都有集可赶。
感谢摄影师慕永华提供并授权图片。
爱青岛/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周玥
【爱青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