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科苑纬一路的青岛面粉机械厂
是一处老厂区
从厂房外路过
很难想像到
院内藏着一个近400平米的时尚艺术空间
这是独立服装品牌主理人王淼
和一群年轻的设计师
的时尚基地
作为一个服装品牌
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人气不那么旺的地方
作为策源地?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老厂房的时尚秘密!
从大学老师到面料店铺掌柜
王淼除了是独立服装品牌的主理人,还是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老师,以及一家面料店铺的掌柜。
说起王淼的创业史,真可以称得上是“阴差阳错”。
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大学老师,王淼经常需要带学生做毕业设计,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学生都会遇到“面料难找”的问题。
首先,很多面料都太普通了,很难支撑起设计专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次,不少面料供应商常常是一万米甚至是更多量起订,订的太少工厂不愿出货,这些因素对于只是在设计阶段的学生或者设计师来讲,是不小的绊脚石。
意识到问题后,王淼便想着手做点什么。
她从考察面料开始,几乎跑遍了国内能搜到的所有的面料基地,以其敏锐的艺术眼光,四处搜寻各种面料。
但当时的她也没想过,未来某一天,自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面料供应商——“其实一开始并没意识到这是个商机,我只是想为国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提供一些方便。”王淼说。
慢慢地,王淼和一些面料供货商成了伙伴,甚至建立了默契,会一起开发一些国内没有的新的面料。
王淼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也为她后来创立独立服装品牌,奠定了基础。
假装是姐姐
创立一个服装品牌,是王淼打小就埋下的种子。
小时候,王淼就喜欢打扮娃娃;经常会把一些床单之类的布料绑在身上,假装T台走秀;甚至上小学时还自己做了一条裤裙……
这是王淼服装设计梦想的萌芽。虽然彼时的她,还不是十分了解“服装设计”的概念,纯粹把它当成了一个爱好。
随着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王淼心底的品牌梦重新复苏,“假装是姐姐”诞生了。
严格来讲,这个品牌,承载的不仅仅是王淼一个人的梦想,还承载了一群年轻设计师的梦。
因为面料,王淼认识了很多年轻的优秀设计师,其中有不少人刚刚毕业,没有平台也少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更别提创立一个自己的品牌了。
王淼清楚地知道,在这个行业,投资人和设计师的关系比较微妙,大多偏商业化,一些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可能会因为“生存”,而逐渐同质化。
“有些孩子的专业能力真的很强,所以萌生了一个想法,想做一个小小的事业体,可以容纳一些有设计梦想的孩子,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和施展空间,一起做点喜欢的事情。”
品牌的名字叫“假装是姐姐”,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种幽默戏谑的表达,但其实是王淼对自己逝去的姐姐的怀念。
“姐姐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标杆,她非常优秀,她的离去对我的打击很大,取这个名字希望在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她还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完成梦想。”
老厂房里的时尚
品牌的工作室依旧选址在面粉机械厂的厂院里,与面料厂距离极近。
原因很简单——空间自由度大,且与面料厂的工作配合、周转更为方便。
确实,将近400平的空间,给了这群有梦想的人更多发挥的空间。
工作室、活动区、咖啡馆、服装加工车间、售卖展示区……整个工作室的运转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实现。
走进工作室,浓浓的工业风扑面而来,但王淼却说,这并不是刻意而为之的。
“如果把它装修得太精致的话,成本太高,所以我们尽可能的让空间现有的东西物尽其用。”王淼解释。
用钢架结构将空间分成几大块,通过楼梯串联,让整个空间有了流动感和节奏感;若是有走秀或沙龙活动,这个“动线”便可成为一个很好的行进路线。
在改造过程中,王淼没舍得扔掉厂房曾经的老铁窗,给它换上了镜面,于是“废窗”摇身一变,成了复古的试衣镜。
在这个老厂房,设计师亦是导购,工艺师就在隔壁,走廊也可成为T台,没有了框框架架的限制,处处跳跃着自由与时尚的音符。
无关流行只循内心
“我们是身在流行漩涡的边缘,静静的在一个角落里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跟流行无关,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是王淼和工作室的设计师们对待时尚一致的态度。
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审美,从不盲目追随所谓的流行元素,在王淼看来,服装设计和绘画一样,顺着内心想表达的东西走就可以了。
在王淼这里,几乎没有那种必须遵循的边界框架,天生爱折腾的性格,促使她不断地寻求突破,也从不畏惧试错。
“我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做原创品牌之前真的没想到有这么多困难,至今没有停下脚步的一个最大原因,是因为聚在一起的这群有梦想的年轻人。所以无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他们,这都是一件不能轻言放弃的事情。”王淼说。
来源:青岛时尚
原标题:《大学老师“钻”进老厂房,打造了一个巨有范儿的时尚基地!(文末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