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2020年的大暑是7月22日星期三。
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
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
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节气风俗:
烧伏香
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种顽疾。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大暑诗词
诗词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诗中写道: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林茂竹翠处纳凉时,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大暑养生:
第一关:养阳关
大暑天里,人们阳气外泄,这将导致元气严重不足,机体的功能严重的下降。比如,出汗太多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免疫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免疫功能一旦下降,感冒等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
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饮食以清淡为主,这样便于消化。饮食中应该多食用一些消热利湿的东西,像绿豆粥和红小豆粥等,也可以用冬瓜与莲叶烧汤喝。不过大家还要注意保持房间中的湿度。
第三关: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
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
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下列食物可以多吃,有益于身体健康:
绿豆
中医说:“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
冬瓜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毒,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
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苦瓜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
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羊肉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大暑运动需注意:
(1)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2)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3)运动量不宜大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4)要注意开窗通风
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度苦夏,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
我们无法改变暑热的天气,
却能调整我们的心态。
正如李白的《夏日山中》诗: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对待夏日,透着一种自在的闲适。
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
不如放平心情。
当心沉静下来的时候,
清风徐来,凉爽无比。
【爱青岛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