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节气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天气炎热而生机旺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畅旺起来。海慈医疗集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一科主任纪文岩主任医师为市民解答“夏至六问”。
1.夏至为什么要吃面?
在北方,众多节日都要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饺子,唯独在夏至这一天,讲究“冬至饺子夏至面”,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顿营养丰富的面条。为什么同样是面食,冬至要吃饺子,夏至就要吃面呢?海慈医疗集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一科主任纪文岩主任医师说,这种多年形成的民间风俗中,也蕴含着朴素的养生道理。在专家看来,面食是高热量的,饺子用面把馅包裹起来,也就意味着把热量也包裹了起来,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节气,与冬至相反,要把阳气放出来,同样是面食,可面切成条后,就意味着把热适当地放出来了。专家特别提醒,面汤最好要放少量食盐,吃面要学会喝面汤。
2.夏至为什么要养心?
夏至过后,就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旺、阴气渐起的时节。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至后养生需特别注重养心,养心则护“五脏六腑之大主”,选择正确的夏至调心养生方式,对生命健康有重要作用。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夏季阳气聚集体表,但也很容易损耗,所以应该把阳气护好。此时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对在冬天易患、易加重的心脏疾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因此从夏至日开始,到随后而至的三伏天,要采用适当的药物对心脏予以治疗和防护。在此时助阳生长,可以减少入冬后疾病的发作,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3.夏至过后运动要被叫停吗?
炎炎夏日,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身体会比平时失去更多的液体。虽然这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表现,但对有慢性疾病或心脏方面疾病的人群要多加注意,这些高危人群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若运动过激,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夏日要避免中暑,注意补液。中午直晒、温度过高之时,尽量少在露天处作业,若出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也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但不能喝太多凉水。
适量运动对增强心肺功能颇有好处,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锻炼要量力而行,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为主,运动后也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寒凉侵体。运动后不要洗冷水澡,这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因为当身体还在大量出汗,血管处于扩张,这个时候洗冷水澡,全身血管快速收缩,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胸痛、心慌等症,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4.夏季炎热不吃冷饮怎么消暑?
酷暑来临之际,冷饮是很多人日常必不可缺的选项。但纪文岩强调,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多食生冷往往伤及脾胃、耗损阳气。纪文岩建议,夏至过后,人们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太过滋腻会助长湿气,碍阳之升。因此可选用清补的食物,可适量吃鱼类、瘦肉,避免高脂肪、高油饮食,也可以选择豆制品、黑木耳、新鲜蔬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夏至心火较旺,苦味有助于消减心火。
夏日消暑,可以选择绿豆汤,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人喝起来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5.夏至后是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熬夜了?
夏至过后,中医建议,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但纪文岩认为,晚睡不能于无节制的熬夜,而且晚睡的同时要做到早起,正确的起居养生方法是睡好“子午觉”,其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夏至正午恰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人体出汗最多、心情最易烦躁,中午小睡,不仅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
夏季炎热,但人们要避免贪凉,因为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极易感受风寒湿邪,不仅损伤阳气,还可痹阻心脉,引起或加重心脏疾病。因此睡眠时不宜用风扇直吹,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而且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
6.心静自然凉有科学依据吗?
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容易急躁,一些本身负面情绪、心理压力积累比较多的人,会在特定条件下被促发,变得焦躁甚至暴力、易动怒,也就是“情绪中暑”。“心静自然凉”其实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通过调息静心,就好像心里有冰雪存在,在炎热的天气下也会觉得好一些,不会因为情绪而热上加热。中医认为,夏季要“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