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强降温来袭,居家防疫,当心冻疮刷“存在感”!

2020-02-17 13:26 来源:澎湃新闻

  气温骤降

  一波强降温来袭

  当疫情防控遇到寒潮预警

  冷宫的氛围越来越浓烈了

  最近,大家都忙着居家防疫

  在防疫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哦

  别让冻疮趁机“乱入”了

  说到冻疮

  你可能会有满肚子的疑问……

  每年相约在冬季,到了春天还是不想走,冻疮为何偏偏“盯上”你呢?

  01

  冻疮:既挑环境又挑人

  很多冻疮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

  被冻疮“盯”上,皮肤发痒、红肿,纤纤玉指变成“萝卜指”,苦不堪言。

  冻疮的“眼光”比较挑剔:既挑环境又挑人。

  挑环境

  冻疮的发生,需要低温+高湿度的综合作用。在湿冷的刺激下,皮肤和血管痉挛收缩,会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久而久之,血管麻痹扩张引起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血浆渗入组织间隙便会诱发冻疮。

  正是因为冻疮的发生需要低温和高湿度两个条件,因此虽然北方比南方寒冷,但南方的环境却更容易患上冻疮。

  冻疮一般发生于肢体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足跟、鼻部等。因为这些部位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皮肤耐寒性差,当气温突然降低,末梢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

  挑人

  一般来说,以下人群更容易得冻疮。

  1⃣️妇女、儿童、老人等末梢循环较差的人群。

  2⃣️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的患者。

  结缔组织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因本身有血管病变,冬季血管收缩更容易出现冻疮。

  3⃣️喜欢穿过紧鞋袜、瘦身袜、紧身衣裤的人群。

  身着过紧衣物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给冻疮打开便利大门。

  此外,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均可加重冻疮的病情。

  02

  冻疮的症状,没那么简单

  冻疮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不同,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第一阶段的症状是皮肤红肿发痒。

  此时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但切忌搔抓。患者应注意保暖,一般1~3周可自愈。如果瘙痒明显,可遵医嘱外用激素乳膏进行缓解。

  第二阶段的症状是水疱。

  这是由于患者没有注意防寒保暖,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水疱破溃,可以遵医嘱外用药物预防感染。

  第三阶段的症状是皮肤出现溃烂。

  此时需要特别注意皮肤伤口的护理了,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人群自身伤口愈合较慢,要特别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更换敷料。

  第四阶段症状会累及肌肉和骨骼,此时就须及时就医治疗。

  03

  在温暖的环境下

  冻疮为何更“折磨”人

  防疫关键时期,我们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但有时在温暖的环境下,冻疮反而更“折磨”人。

  很多冻疮患者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室外并感觉不到冻疮带来的不适感,但一进入温暖环境中,冻疮就开始发作。

  这是因为在低温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会引起细胞代谢障碍。而一旦我们进入温暖环境中,动脉受热扩张,血液不能及时回流,从而导致局部循环产生淤血,淤血的同时会伴随血管通透性的增加,造成皮肤组织发红、水肿,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

  因此,冻疮在温暖环境下更易出现痒痛感。

  04

  对待冻疮,别误入歧途

  很多人认为,低温可诱发冻疮,那么高温就可以对付冻疮。火烤、热水烫等做法都是错误的,只会导致炎症加重。

  患冻疮时,由于局部皮肤血管收缩,血供不足,组织细胞会发生缺血坏死。在高温环境下,局部血管快速扩张,渗透性增强,会导致皮下组织缺氧,加速局部组织坏死,而在恢复正常温度后,血管又会急速收缩,这一扩一缩反而会使病情恶化。

  05

  如何科学防治冻疮

  1

  即使是居家防疫的特殊时期,也要坚持适度锻炼,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

  注意防冻、保暖,特殊时期减少外出,一定要外出时,注意手、脚、脸、耳等部位的保暖。

  3

  不穿过紧的鞋袜。

  4

  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如果患上冻疮切忌搔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系统性疾病也会出现冻疮样皮损,如冷球蛋白血症、股臀部血管炎、红斑狼疮、结节病,甚至恶性肿瘤等。

  因此,对于复发性、慢性的冻疮,到气候温暖还不见好转时,须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