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潮来袭,多地气温骤降,身边感冒的人明显变多了。
为什么一降温就容易感冒,莫非是被“冻”出来的?感冒后是硬扛比较好,还是吃药好得更快?秋冬季节防感冒,守好1个关口很重要!
一降温就感冒
不是“冻”出来的
事实上,寒冷并不会直接引发感冒,它更像是一个导火索——气温的急剧下降会让呼吸道黏膜更敏感,防御功能随之下降,这就好比给病菌打开了方便之门,让其更容易入侵呼吸道,从而引发感冒。
换言之,病菌感染才是感冒的真正原因,降温只是一个推动因素。
感冒了该吃药还是该硬扛?
这样选更合理
对于感冒,有人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也有人觉得要抓紧吃药好得快。这两种做法哪种才是正确的呢?
一般来说,感冒1~2周就能自愈,但有时候感冒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所以感冒后一定不能盲目硬扛,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最好及时就医。
持续高烧:高烧持续3天以上,或者发烧好转后突然再次出现高热、寒战。
咳嗽加剧:咳嗽越来越深、越来越频繁,甚至咳出黄绿色、铁锈色或带血丝的浓痰;
呼吸困难:气短,喘不上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胸口不适、心悸:胸痛、胸闷、有压迫感,心律失常,心脏突然“咯噔”一下;
颈部僵硬+头痛:脖子发硬,低头时难以触及胸口;持续且剧烈的头痛,可伴有喷射状呕吐;
精神萎靡或异常:全身状况差,极度疲劳、虚弱,嗜睡,甚至有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意识不清等。
【小贴士】孕妇、儿童、老人、慢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病情较重时尤其要提高警惕。
对于普通感冒来说,感冒药并不能起到治疗感冒、缩短病程的作用,它只是缓解症状,让我们更舒服一点。
如果你觉得感冒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完全可以不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帮助免疫系统消灭病毒。
但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感冒药。
①流鼻涕、鼻塞:选含有“伪麻黄碱”的药,能减轻鼻咽粘膜充血,缓解鼻症状;
②浑身酸痛、低烧: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能退烧止痛;
③干咳:选右美沙芬,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枢性镇咳药,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但痰多者慎用,以免影响痰液排出;
④打喷嚏、流鼻涕:选氯苯那敏(扑尔敏),它的作用是抗过敏,能让你少打喷嚏、流鼻涕。
【注意】以上只适用于一般人群参考,慢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司机等特殊人群最好遵医嘱。
秋冬季节防感冒
先要守好这个关口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感冒都是从喉咙痛开始的。这是为什么?
原来,喉咙(咽部)是呼吸道的第一个关口,吸入的空气必须从这儿经过。如果空气中带有病菌,这些病菌在经过喉咙时就会停留,侵犯咽喉的黏膜上皮细胞,同时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喉咙痛。
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现喉咙痛的症状时,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在对病菌发起攻击了。而要预防感冒,关键就得守护好咽喉这个要道。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①戴口罩: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即可,能阻挡空气中的病菌进入呼吸道,从源头减少感冒风险。尤其在人多的公众场合,更要戴好口罩。
②多喝水:秋冬季气候干燥,呼吸道粘膜也比较干,而这会降低其防御病菌的能力。因此平时要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必要时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但要注意加湿器清洁,以免滋生大量细菌,反而不利于呼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