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人老了病就多了,但其实很多健康问题从中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冒头了。
美国长寿专家在《坚不可摧:女性的硬核抗衰攻略》一书中就指出:35~45岁是女性健康的“分水岭”,此时激素波动、肌肉流失、代谢放缓等生理变化悄然启动,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成为更年期健康的“定时炸弹”!
女性35~45岁是健康“分水岭”
全身多部位开始衰退
女性一过了35岁,生理上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卵巢功能以每年3%的速度衰退,雌激素从“稳定期”进入“波动预警期”,为更年期激素紊乱埋下隐患;
肌肉量、骨量分别以每年0.5%~1%、0.3%~0.6%的速度缓慢丢失;
基础代谢、心血管系统出现轻度退化,血脂、血压异常风险开始上升;
慢性炎症指标也开始随年龄升高,长期累积会加速细胞衰老。
而现代女性由于长期熬夜、久坐、饮食不当、压力大等,更是在不断“掏空”身体,埋下更大的健康隐患。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就显示:
我国成年女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发病率达1%~2%,且逐年升高;
中国肌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8%,女性为高风险人群;
2006~2021年,45岁以下不吸烟女性成为可手术肺癌患者的新主流人群;
中年女性情绪问题的患病率高达80.3%……
所以对于女性来说,一定要重视35~45岁时的健康管理,做好了就等于在给未来的高质量生活“投资”,做不好就可能被多种疾病缠身。
那么,在这个“关键十年”中,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养生的关键10年
需重点留心4个“变量”
肌骨量是指肌肉量和骨量。
充足的肌肉量能维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代谢、减少脂肪堆积,从而降低长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风险。
充足的骨量则能让腿脚更有劲,降低骨质疏松风险,避免轻轻一摔就骨折。
【强骨增肌,“一奶一蹲”来帮忙】
一奶:奶及奶制品
奶类中丰富的蛋白质、钙质,是构成肌肉、骨骼的“钢筋水泥”,它们吃够了,才能稳住肌肉量和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一蹲:深蹲
保持站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向前平举,缓缓下蹲,直至大腿与地面平行。
这个动作既能锻炼下肢肌肉,又能给骨骼施加纵向的力量,帮助强健骨骼。建议每次坚持5秒,每天做10次。

2
雌激素是女性的“天然保护伞”,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脂肪就更容易在腹部堆积,增加腹型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病风险等。
大豆富含的大豆异黄酮能帮助机体维持雌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建议平时适当增加豆浆、豆干、豆腐等的摄入。
随着年龄增加,慢性炎症水平也会上升。
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微弱的炎症,看似是小问题,其实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渐吞噬健康:降低免疫力、诱发心血管病、升高血糖、损害神经、促进癌症……堪称“慢病之源”。
但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否存在慢性炎症?又该如何抗炎?
35~45岁的女性通常“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兼顾职忙碌的工作。多重压力之下很容易出现焦虑、疲惫、暴躁等情绪问题。
而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升高体内的“压力激素”,进而干扰雌激素合成、激活炎症、抑制免疫、加速肌肉蛋白分解等,最终导致衰老加速、慢病缠身。
所以日常要学会调整心态,多接触大自然、与朋友交流等,帮助压力与坏情绪的释放。
总而言之,35~45岁是女性“由盛转衰”的起点,这个阶段打好健康基础,老了才更有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