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年年体检正常,为什么癌症发现就是晚期?8大常见癌症这样查才靠谱

2025-11-07 08:33 来源:人民日报

提起癌症,不少人都觉得“只要年年体检都正常,就不用担心”。可一组残酷的数据摆在面前:在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5大主要癌症中,我国患者确诊时处于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9.9%、27.3%、29.2%和23.6%。这意味着,有近八成的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

为什么很多人年年体检都“正常”,却在某一天突然查出癌症晚期?千万别让体检骗了你,很多常规体检根本查不出早期癌症!

年年常规体检“正常”,

为什么查不出癌?

1. 常规体检的核心不是“癌”

我们每年参加的单位体检、基础体检套餐,主要查的是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身体基础指标。它更像是一次“基础巡检”,告诉你身体有没有“三高”,却不会专门去捕捉早期的癌症“信号”。

比如它会告诉你“血压有点高,要少喝酒”“血糖超标,得少吃甜”,但不会专门盯着“有没有早期癌细胞”。所以,千万别完全指望用它来防癌——它真没这个功能。

2. 早期癌症特别会“隐藏”

癌症早期往往既没有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也不会带来明显的指标改变。而且是肿瘤体积往往极小,可能只是一些细胞层面的异常。而常规体检中常用的胸片、B超等检查,分辨率有限,一些细微异常一不留神就漏掉了。

还有些人会在常规体检中加一个“肿瘤标记物检测”,但其敏感度低、误差大,单独靠它查癌,就像大海捞针。看上去好像做了癌症检查,其实对于发现早期癌症意义有限。

癌症这样筛查才靠谱,

附8大常见癌症精准筛查指南

不同癌症,要用不同的“筛查手段”。2025年9月,由国家癌症中心牵头、联合多学科专家制定的《健康体检机构防癌体检指南(2025年版)》发布,我们从中精选出切实有效的常见癌症筛查方法,赶紧转发收藏!

1. 肺癌——低剂量螺旋CT

体检查肺癌别再做胸片了!低剂量螺旋CT才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这种检查就像给肺部装了一台“高清显微镜”,能提前很多发现肺里的微小结节,而它们恰恰可能是早期肺癌的信号。

哪些人是肺癌高风险人群谁该查?

(1)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2)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煤烟和煤烟尘等)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检查频次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非高危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筛查。

2. 癌——胃

胃癌早期症状却十分隐蔽,易与“胃炎”“肠炎”混淆。胃镜能直接深入胃内部,用高清镜头观察黏膜情况,哪怕是毫米级的息肉、溃疡或早期癌变,都能清晰看到。

哪些人是癌高风险人群?谁该查?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做一次胃镜筛查特别是

(1)来自胃癌高发区者,比如辽宁、福建、甘肃、山东、江苏等;

(2)患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者;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4)有胃癌家族史者。

检查频次:

一般人群:每3~5年查一次

高风险人群:每1~2年查一次

3. 结直肠癌——肠镜

与胃镜类似,肠镜能直接深入肠道内部,且在发现息肉时,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直接切除,为预防结直肠癌提供了一道屏障。

高风险人群

(1)45岁以上人群;

(2)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结直肠癌术后或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检查频次:

没有息肉的人:每3~5年查一次

有息肉的人:每1~2年查一次

4. 肝癌——甲胎蛋白+超声

肝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典型症状,等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时,往往已到中晚期。想要精准发现早期肝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检查的组合是首选方案,两者互补能大幅提升早期检出率。

哪些人是癌高风险人群?谁该查?

(1)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2)有肝癌家族史或肝硬化患者;

(3)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检查频次:肝癌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筛查。即使没有以上情况,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也应每年进行肝癌筛查。

5. 甲状腺癌——甲状腺B超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死亡率一直在下降。这种癌的发展慢、恶性程度低,早期治愈率很高,可以说它是“最温和的癌”。在体检时,只要加一项甲状腺B超,检出率就可以达到70%以上。

哪些人是甲状腺癌高风险人群?谁该查?

甲状腺癌发病年龄偏早,因此建议3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加上这个体检项目。

检查频次:

无甲状腺问题: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B超检查;

高风险人群可缩短至每半年检查一次。

6. 乳腺癌——乳腺B+钼靶检查

单一的乳腺检查容易漏诊,乳腺B超+钼靶联合检查,才是女性防癌的“双保险”。

哪些人是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谁该查?

(1)40岁以上女性;

(2)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3)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

(4)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者。

检查频次:

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1次乳腺B超和钼靶联合检查;

建议一般风险人群,每1~2年应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

7. 宫颈癌——HPVTCT联合

HPV检测主要查是否感染高危型HPV病毒,看是否有“致癌源头”;TCT检查则是取宫颈细胞做病理分析,看细胞是否已经发生病变。HPV检查能更早预警感染风险。

哪些人是宫颈癌高风险人群?谁该查?

21岁及以上有性经历的女性,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TCT检查。另外,30岁以上女性,推荐每5年进行一次HPV与TCT联合检查。

8. 前列腺癌——血清PSA检测

前列腺癌是男性高发癌症之一,早期症状同样隐蔽,可能仅表现为尿频、尿急等轻微排尿异常,很容易被当成“前列腺增生”忽略。而筛查前列腺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常用且便捷的手段,通过抽血就能完成,能及时发现早期风险。

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

(1)年龄≥50岁;

(2)年龄≥45岁且一级亲属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3)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

检查频次: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血清PSA检测。

最后,记住这几点体检不白做:

1.不要盲目跟风做全套

2.要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量体裁衣”

3.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