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盐吃多了只伤胃、伤血压?大错特错!
它其实在悄悄拖累全身多个器官,更是导致国人死亡率排世界第一的“幕后黑手”。这些被你忽视的高盐伤害,早已在身体里埋下隐患……
吃盐过多
会让你的心脏“变大”
长期吃盐太多会让体内一种叫“醛固酮”的激素水平升高,这种激素一旦过多,就会刺激心脏高负荷工作。
导致的肌肉细胞过度增生,时间一长,心脏壁会越来越厚、越来越硬,就会出现心肌肥厚。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心脏因为过度运动,把自己练“壮”了,但这种“壮”并不健康。
长此以往,心脏的负担越来越重,冠心病、心梗的风险也会跟着上升。
长期高盐饮食
肾脏也会漏成“筛子”
肾脏就像是身体专属的“过滤器”,每天的核心工作就是过滤出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水分。
你吃得盐越多,肾脏就越要“加班工作”,努力把多余的钠排出去。
但问题是,盐还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里面布满密密麻麻的血管网,它们就像一张精细的“过滤网”。
长期高血压,还会让这些血管一直处于“高压”状态,被过度拉伸,时间久了,血管的弹性就会变差,最后可能彻底“松掉”,让肾脏漏成“筛子”。
过滤网坏了,肾脏清理毒素、排出废物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不但身体里的垃圾越积越多,肾脏本身也会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一步步发展成慢性肾病,等肾累到“罢工”,还可能会出现肾衰竭,后面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
高盐还会掏空骨骼
让你的骨头变脆、易折
与此同时,盐中的钠离子和食物中的钙离子,还是竞争吸收的对手。
骨骼就像是身体的“钙银行”,我们每天通过吃东西往里面存钙。
但钙不是吃多少就能给身体补多少,而是要经过“消化→吸收→利用→排出”一整个过程的,最后“吸收的—排出的”才是真正补进身体的量。
如果你吃的盐太多,钠离子增多就会挤占钙的吸收空间,加速钙的排出,像找工作一样,假如只有你一个人面试,那有很大概率获得这份工作。但假如有100个人、1000个人,甚至10000个人一起面试,那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日积月累,身体里的钙不断被钠“挤走”,“钙银行”进的少、出的多,慢慢就会被掏空。骨头就会越来越脆,越来越松。
长期这样下去,我们的骨密度会越来越低,骨质疏松、腰背疼痛、甚至轻微碰撞就骨折的风险,也都会悄悄增加。

研究统计数据
大脑血管也会“生锈”
易痴呆、脑梗
除此之外,长期吃的太咸,还可能会让你的大脑慢慢缺氧!
关键原因还是出在“高盐→高血压→血管变硬、变脆”这个连锁反应上。
大脑里密密麻麻的血管,就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的“生命线”。血压一高,这些血管不但弹性变差,还容易在管壁上“挂上垃圾”,形成斑块,就像水管里生了锈。
这些斑块一多,血管就变窄了,大脑供血就会受阻,氧气和营养送不进去,“指挥中心”慢慢就会缺氧。更麻烦的是,还有研究发现,吃得太咸还会让血管缺少一种叫“一氧化氮”的物质,它本来是帮助血管放松、保持血流畅通的。一旦缺了它,血管更难通畅,大脑的血流量就更少了。

研究截图
时间一长,轻则记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重则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某根血管彻底堵死,甚至引发脑梗死,那可是会危及生命的大事!
学会这些减盐方法
或许能省下很多看病钱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大概就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可以根据家里有几个人,每天用啤酒瓶盖量好相应的盐,比如三口之家就量出近3瓶盖的盐,早、中、晚做饭就用这些盐。
除此之外,还要小心食物中的一些“藏盐大户”,比如:
调味品:酱油、料酒、番茄酱、海鲜酱、豆瓣酱、蚝油、味精、鸡精、甜面酱等;
腌制品:腌肉、腊肉、酸菜、泡菜、咸鸭蛋、虾米等;
其他:地瓜干、挂面、紫菜、咸面包、手抓饼、香肠、瓜子、话梅等。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不少隐形盐,如果当天吃了,做饭时的用盐就应该有所减少,平时还可以把普通食盐换成低钠盐(也叫富钾盐)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