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硼砂猪肉”的话题又引起了热议,不少人买菜时看着鲜红的猪肉,心里直犯嘀咕:这肉颜色不对劲,会不会是“硼砂肉”?

社交平台截图
要知道,硼砂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会破坏消化系统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对儿童和老人危害更甚。
既然硼砂危害这么大,市面上真的有很多“硼砂肉”吗?今天可可就跟大家聊聊。
猪肉颜色“外红内白”
就是“硼砂肉”吗?
有些朋友买到猪肉后发现,肉的表面颜色特别深、特别红,可切开一看,内部却是淡淡的粉白色,里外颜色反差明显,摸起来还有点滑腻,用纸巾一按就会粘连。
这时候难免会慌:难道买到“硼砂肉”了?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仅凭颜色差判断“硼砂肉”,很容易误判。
猪肉颜色的深浅,核心取决于肌红蛋白的含量,而肌红蛋白的多少,又和猪的身体部位密切相关:
①梅子肉、前后腿肉这类经常活动的部位,肌肉纤维更发达,肌红蛋白含量高,颜色自然偏深红;
②通脊(里脊)这类几乎不运动的部位,肌肉纤维细、脂肪含量高,天生就是浅粉色,和“硼砂”毫无关系。
除了部位差异,这些情况也会让猪肉出现“外红内白”的现象:
①打冷不到位:猪屠宰后如果冷却不及时、不充分,部分肌肉组织会因缺氧出现“闷肉”或“白脊肉”,表面颜色正常,内部却偏白;
②部位混切:分割猪肉时如果不够精细,把深红的腿部肉和浅粉的里脊肉拼在一起切,就会出现颜色不均;
③注水影响:要是猪肉被注了水,表面水分蒸发快,颜色会比正常肉深,而内部因水分含量高,会呈现苍白感;
④风干氧化:猪肉在露天环境摆放时间稍长,表层接触空气会发生轻微氧化,颜色变深,内部则保持原本的颜色。
所以,别再看到“外红内白”的猪肉就紧张,先想想是不是以上这些原因,避免盲目恐慌。
掌握“避坑”技巧
帮你躲开硼砂食物
虽然“硼砂肉”没那么常见,但确实有流动摊贩、无证小作坊会为了让食材“卖相好”“保质期长”,偷偷添加硼砂。
除了猪肉,米粉、肠粉、丸子、腐竹、粽子等食材,也常被传有硼砂添加的情况。
因此,建议尽量去超市、连锁便利店买,选有品牌、有生产日期、配料表写得清楚的;
别买小作坊、路边摊、农贸市场的“三无散装货”,比如没包装的米粉、露天摆着的丸子、手写标签的粽子,这些场所监管难度大,是非法添加的重灾区。

图源:《财经调查》
总之,虽然“硼砂食材”需要警惕,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判断方法,选对购买渠道,就能有效避开。买菜时多留个心眼,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小提醒:
除了硼砂食材,还有一种近年来很热门的玩具,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一种解压软泥玩具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其云朵般柔软的触感、无限拉伸的延展性以及五彩缤纷的色彩,让人爱不释手。
不过,这类解压软泥玩具可被央视点名了:有些软泥成型水里竟然违规添加硼砂,儿童误食可能致命。

家里有孩子的可得当心了,不要买这种“三无产品”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