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近期高发!25岁男子高烧40℃险丧命,竟因厨房里的……医生提醒:极易误诊

2025-10-26 07:25 来源:杭州综合频道

吃退烧药无效,

体温飙到40℃,

眼睛发红,

短短两天就出现气促、少尿……

来自贵州的25岁厨师小飞(化名)

差点栽在一个

“看不见的杀手”手里。

 从“普通发烧”到危急重症 

 年轻厨师两天陷险境 

小飞在浙江的一家餐馆做厨师,身体一直算硬朗,平时有点小感冒扛扛就过去。可国庆假期前夕的一天,他突然发起高烧,体温一下冲到39℃,还伴有剧烈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眼睛也红得像充了血。

小飞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可服药后不仅高烧没退,还出现了新症状:呼吸越来越急促,尿量也明显减少,浑身没力气,站都站不住了。察觉到情况不对,家人赶紧带着他赶往杭州就诊。

此时的小飞,体温已飙升至40℃,精神萎靡,情况危急。急诊医生一边安排紧急检查,一边仔细追问病史。当听到“厨师”这个职业时,医生心里咯噔一下。

 职业线索破局!

 “隐形杀手”竟是钩端螺旋体 

“最近有没有接触过老鼠?”面对医生的追问,小飞慢慢回忆起来:“前阵子发现厨房里有老鼠,就采取了灭鼠措施,当时没太在意……”

根据这关键的病史信息,救治团队初步判断钩端螺旋体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延误治疗,损伤多个器官,甚至会危及生命。

救治团队立刻为小飞进行针对性青霉素治疗,同时加急安排NGS检测(二代基因测序)明确病因。第二天,检测结果出来了——确诊为钩端螺旋体感染!

所幸因为治疗及时,小飞病情迅速缓解,尿量恢复,气急缓解,没有发展到重症阶段,避免了肾脏替代等治疗。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他的体温恢复正常,气促、少尿等症状也逐渐消失,顺利康复出院。

 俗称“打谷黄” 

 这个传染病夏秋季高发 

“钩端螺旋体病老百姓常叫‘打谷黄’‘稻疫病’,是我国乙类传染病,夏秋季特别容易高发。”医生介绍,这种病的“元凶”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主要藏在野生啮齿类动物(比如老鼠)和家畜(比如猪)体内,这些动物的尿液里会携带病菌,污染水、土壤、食物后,就可能让人感染,小飞很可能是接触过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或者环境。

尤其是每年6到10月,水稻收割、雨水多的季节,8到9月更是发病高峰。像农民、厨师、水产养殖户、环卫工人等经常接触水、土壤或动物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如果皮肤有伤口,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病菌会直接通过伤口侵入。吃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喝了受污染的水,也可能经口腔黏膜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一般是7到14天,症状轻重不一,严重的会出现多器官损伤。早期最典型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三症状三体征”,症状是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体征则是球结膜红肿、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医生提醒,这个病早期容易被当做普通的感冒发烧,极易误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做好这三点 

 远离“隐形杀手” 

“钩端螺旋体病可防可治,关键是做好预防措施。”医生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管好“传染源”。家里养了猪、牛、羊、狗等家畜的,要定期做好检疫,避免动物携带病菌;如果身边有人确诊,要及时隔离,对患者的尿液、痰液等排泄物做好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污水、淤泥。家里的饮用水要做好防护,防止被老鼠污染。厨房的食材要妥善存放,生熟分开处理,避免被鼠尿污染。如果需要在户外接触水或土壤,比如清理下水道、田间劳作,尽量穿长筒靴、戴胶皮手套,保护好皮肤,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

最后要注意“保护自己”。在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季节,尽量不要让老人、小孩在不明水域游泳、涉水。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高烧不退、头痛肌肉痛、眼睛发红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接触过污水、动物的,一定要及时就医,告诉医生详细的接触史,方便医生快速准确判断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