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以上的朋友可能格外有感触:以前记性好、精力旺,一口气能走好几公里;现在动不动腰膝发软,稍微干点家务就累,晚上睡不稳多梦,白头发也越来越多。
这些其实都是肾阴虚的表现。《黄帝内经》提到:“年过四十,阴气自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精、血、津等阴液被逐渐消耗,熬夜、过度劳累、长期焦虑等也会进一步加剧阴虚。
而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精血失养,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找上门:
·体内津液亏虚→皮肤更易干燥、皱纹增多,呈现出早衰迹象;
·筋骨缺乏濡养→腰部常有沉重酸痛感,膝盖容易乏力、酸胀;
·肾精不足以润脑→常感头晕、昏沉,注意力难集中,反应变慢;
·虚火内生→阳气失衡,形成虚火,引起潮热、盗汗,伴随心烦、入睡困难。
长此以往进一步加重身体损耗,还会影响生长与生殖,导致大人老得更快、小孩生长迟缓,抵抗力差易生病……
因此调肾阴虚刻不容缓!
但调肾阴不能用力过猛,贸然使用鹿茸、灵芝、冬虫夏草等大补之物,反而如同将人丢入火堆,虽旺却灼烧阴液。
在这方面,古人其实早有对策:
《本草纲目》李莳珍提到,此物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黑须发。”
《景岳全书》张景岳也提到,可用此物调各种虚损情况,“凡诸经之阴气弱者,非此不能养。”
临 床上也常将此物用于调养阴虚、肾精不足,效果实打实看得见:
(个人情况,仅供参考)
这种填补阴虚的宝贝就是
九蒸九晒的熟地黄
不同于生地黄味苦性寒,正统的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其性由寒转温、由清转补,性沉降,能直接补到肾阴,“填精益髓”,透入肾精层面,调阴虚所致的精血不足与骨髓空虚。
《珍珠囊》记载熟地黄“大补血虚不足”,张祌景《伤寒论》记载的113个方子中,使用地黄的方子接近40余个,《神農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品!不少养肾名方都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