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提到运动,我们常把它与健康、长寿联系在一起。殊不知有5类运动,反而会加速血栓的形成,让我们与健康“背道而驰”!
久坐后突然运动
可能加剧血栓脱落
平时坐着办公,或是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有些朋友可能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但为了健康,之后又会拼命锻炼,觉得这样能“互相抵消”。
但事实上,当我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时,血液在腿部深静脉中的流动也会变得缓慢,导致血液淤积,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这时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很可能牵动血栓,导致血栓脱落、移动,引发脑栓塞、肺栓塞!
而对中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等血管弹性较差的人群,突然运动还会导致血压波动,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改善建议
久坐后如果要进行运动,建议先进行5-10分钟的热身,例如慢走、拉伸等,循序渐进地进行,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公园里的杠腿运动
可能导致斑块摩擦脱落
有时我们能在公园里看见一些中老年朋友将腿抬起,架在栏杆上反复摩擦,认为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
但事实上,腿部静脉被反复挤压,反而会损伤血管壁,加速血栓的形成;如果本身存在动脉硬化,这样的摩擦还可能让斑块脱落,增加肺栓塞等急症的风险。
不仅如此,《血管健康前沿》一项临床观察发现,肌肉量不足的人群进行杠腿运动,会导致静脉瓣膜承受压力增加40%,很可能因此加速静脉曲张的发展。
改善建议
可将杠腿运动替换为空中自行车,即:躺在床上,抬起腿做蹬车的动作。不仅有助促进血液循环,也能避免静脉血管受到过度压迫。
3
过度深蹲、蹲跳
可能诱发静脉内皮损伤
深蹲、蹲跳本是有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锻炼腿部肌肉的运动。但如果反复、过度进行这样的运动,反而容易压迫腿部静脉,诱发静脉内皮损伤。而这正是血栓形成的三大机制之一。
而对于本身存在下肢静脉曲张问题的人群,深蹲还会进一步增加血管压力,导致静脉曲张加剧扩散,严重甚至可能引发破裂。
改善建议
健康人群进行深蹲练习,建议每组不超过1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为。轻度静脉曲张患者建议可配合医用弹力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长时间骑行
容易压迫下肢、导致血栓
骑自行车也是不少朋友喜欢的运动项目,在忘我骑行、享受风景的过程中,有些朋友可能一骑就是一两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也要当心。
骑行时,下肢肌肉持续收缩,会导致静脉回流的压力增加。而此时由于坐垫压迫,我们盆腔的血流可能因此受阻,这就增加了血液在静脉中停留的时间,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要是长时间骑行的过程中不注意补充水分,还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更容易被激活,进一步增加血栓风险。
改善建议
需长时间骑行时,可每隔30分钟左右下来活动一下,适当调整坐姿,避免穿过紧的衣裤,以免加剧对静脉的压迫。
长期过度运动
可能让心血管“不堪重负”
很多人都对运动有一种“多多益善”的传统印象,觉得练得时间够久、强度够大,就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但哈佛大学一项长达15年的追踪研究却发现,对中老年人而言,相较于适度运动,每周运动超过7.5小时,反而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出32%。
这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能让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就好比血管中的“腐蚀剂”,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剧动脉硬化的进程,危害心血管健康。
此外,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还会使得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增加收缩力度,以满足身体供血。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心肌肥厚,降低心脏弹性,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改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于包括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在内的成年人,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或75-15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就足够满足我们的运动需求。
综上所述,运动其实并非“万能良药”,一味地埋头盲目运动更不可取,咱们还是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适度、循序渐进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