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这种对骨骼、血脂、乳腺友好的食物,却总被很多人嫌弃!

2025-08-28 08:01 来源:爱青岛

有一种食物,对女性的身体真的很友好:它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烦躁不适、帮助稳定血脂,还能默默守护骨骼健康。

但不少人对它望而却步,认为它有雌激素,吃多了会得乳腺癌!它就是大豆及其制品

真相到底如何?今天可可就跟大家聊聊。

1

关于豆制品的3个“误会”

是时候澄清了!

1
吃豆制品,会得乳腺增生、乳腺癌?

这个说法主要是冲着它里面的一种成分——大豆异黄酮,也叫植物雌激素

听到“雌激素”三个字,好多人立马紧张起来,担心它会像体内的雌激素一样,刺激乳腺。

但其实,植物雌激素≠人体雌激素。它更像个灵活的“调节器”: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它能温和地补充,缓解更年期因激素波动引起的潮热、失眠等不适;

当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它又能抢先与受体结合,减少过量雌激素对乳腺、子宫的刺激。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也显示,适量摄入豆制品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反而更低。那些因为担心乳腺问题而不敢吃豆腐、喝豆浆的人,真的可以放心——这口“锅”,豆制品不该背!

2
吃豆制品就是补蛋白质,吃肉也行?

虽然肉、鱼、蛋都能提供蛋白质,但豆制品的优势远不止于此。

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脂肪含量低、不含胆固醇,对控制血脂、保护血管特别有益。更重要的是,它还含有一些肉类没有的“宝藏营养素”:

①大豆异黄酮:调节激素平衡,尤其适合更年期女性;

②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而我国居民普遍摄入不足;

③钙、钾、维生素E:有助于强化骨骼、支持心肌功能。

豆制品和肉类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互补共赢”的搭配。

3
肾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许多人认为“豆制品嘌呤高、伤肾”,其实这是将“植物蛋白”与“劣质蛋白”混淆了。

大豆蛋白属于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且嘌呤含量甚至低于猪肉、牛肉。

只要肾功能正常,或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摄入量,肾病患者同样可以适量食用。

2

豆制品各有所长

可惜大部分人没吃够

大豆对女性的保护,在人生关键阶段都能体现。

①青年期:补充钙和优质蛋白,为骨骼储备“资本”;

②更年期:大豆异黄酮缓解潮热、失眠等不适,降低骨质疏松、乳腺癌风险;

③老年期:帮助调节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豆制品摄入量不足。《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2/3居民的大豆摄入未达到推荐值。

那到底应该吃多少才够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周建议吃够105~175克大豆或同等蛋白质的豆制品,尽量换着花样吃。

女性如果想适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以每天喝一杯豆浆+3~4块豆腐,绝经后的女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小碟千张或豆干

1
补充优质蛋白——千张

又叫百页,是把豆花捣碎了之后铺开薄薄一层,再大力压出水分得到的。由于其含水量极低,所以营养也得到了浓缩。

在常见豆制品中,千张蛋白质含量是位居榜首的,高达25g/100g,非常适合需要补充蛋白的人群食用。

2
补充钙元素——卤干

这种豆制品是豆浆凝固后,用挤压、烘干等方式制成的。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含钙离子的凝固剂,因此卤干的钙量高达735mg/100g,在常见豆制品中遥遥领先。

3
补充大豆异黄酮——豆浆

相对于其他豆制品,豆浆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大豆中原有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因为大豆异黄酮是水溶性的,容易在加工过程中随水流失。而且炖煮、煎炸等烹饪方式也会造成大豆异黄酮的损失。

所以对于更年期女性,需要补充大豆异黄酮,推荐首选豆浆。

3

这3种“假豆腐”要少吃

营养差还伤身体!

正宗豆腐制作整个过程干干净净,就是黄豆和水的事儿,可有些“冒牌豆腐”就不一样了。

1
鱼豆腐,更像加工零食

听名字像是豆腐,实际上主要成分是鱼糜,还加了一大堆糖、油、盐和淀粉,外加各种添加剂炸制而成。跟大豆?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钙含量只有真豆腐的二十分之一,钠含量却飙升了140倍。吃多了对孩子也不好,容易发胖,加重人体代谢负担。

2
日本豆腐,其实是鸡蛋做的

也叫玉子豆腐,主要是鸡蛋和水做的,质地确实像豆腐,口感也不错,没有豆腥味。

每100克蛋白质才6.4克,钠含量比内酯豆腐高出66倍!对咱这些需要控制血压的人来说,可得悠着点儿。

3
杏仁豆腐,说白了就是甜品

听着挺雅致,实际上就是个甜品。用杏仁、糖、奶粉做的,蛋白质含量只有传统豆腐的四分之一,糖分还特别高

糖尿病的朋友们,这个可千万别碰,吃了血糖蹭蹭往上窜。咱吃豆腐是为了养生,可别让这些“李鬼”坏了身体。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