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秋,正是新鲜核桃上市的时节。此时的鲜核桃仁水分充足,口感清脆、香甜,非常受欢迎,老少皆宜。很多核桃“爱好者”更是一年四季把核桃当作日常必备坚果,每天吃上一小把。
那么,坚持每天一把核桃,身体会悄悄发生哪些变化?经常吃核桃的人与不吃的人相比,身体上又会有什么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吃一把核桃的人,这5个健康好处会慢慢显现……
每天坚持吃一把核桃的人,
5个好处慢慢显现
1. 每天一把核桃,改善睡眠质量
2025年8月,一项发表在《食品与功能》(Food & Function)期刊上的临床研究发现:每天晚餐时食用40克核桃(一小把),可调节褪黑素代谢,显著提升褪黑素代谢物水平,并显著改善整体睡眠质量。这项研究也为核桃作为天然助眠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纳入了76名健康年轻成年人,平均年龄24岁,把他们分为“吃核桃组”和“不吃核桃组”。“吃核桃组”每天晚餐时食用40克核桃,而对照组完全避免坚果,持续8周。
对睡眠质量分析发现,晚餐吃了核桃的人入睡更快(显著缩短了入睡的潜伏期),整体睡眠质量评分更高,同时显著降低了日间嗜睡程度,以及提高了睡眠效率。
2. 每天一把核桃,降低全身炎症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长期慢性炎症的危害如削弱免疫力、加速身体衰老、患癌风险升高等。2025年4月,《癌症预防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日常吃点核桃有助于提升尿石素A水平,并可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研究招募了47名50-65岁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56克去皮核桃,持续3周。结果发现,核桃的摄入显著促进了尿石素A的水平显著增加,进而降低全身炎症水平。比如尿石素A水平较高的参与者,其血液中的多种炎症标志物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下降趋势。
换句话说,经常吃核桃的人,全身长期慢性炎症的水平或更低。
3. 每天一把核桃,降低肠癌风险
上述《癌症预防研究》期刊上的研究发现:日常吃点核桃除了降低全身炎症水平外,还能对结肠息肉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亚牛通过收集参与者们的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等,分析了核桃摄入对尿石素、炎症标志物和息肉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提高体内尿石素A水平,对结肠息肉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
4. 每天一把核桃,改善大脑认知
一直都说“吃核桃补脑”,真的能补脑吗?2025年2月,《食品与功能》(Food & Function)期刊上一项研究发现:早餐摄入核桃可改善一天的执行功能反应时间,并对大脑记忆有延迟保护作用,影响大脑认知功能。
2023年,柳叶刀子刊《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刊发的一项研究,对771位11~16岁健康青少年进行了6个月的随机对照营养实验发现,每天吃30克的核桃青少年的注意力功能增强,那些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青少年有着明显改善,同时与流体智力(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相关的功能也有所增加。
5. 每天一把核桃,改善微血管功能
吃核桃1个月后,她们的血管有了变化。2015年《营养生物化学》(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期刊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称,连续4周每日摄入40克核桃,就能有效提高受试者微血管功能。
研究证实,核桃中脂肪酸的摄入可以有效促进血浆环氧化物的产生,从而提高微血管功能。
健康吃核桃,记住5个关键点
核桃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剂和多种维生素,可以说是对大脑和心脏都非常友好的健康零食。不过再好的食物也要讲究吃法,记住下面5点:
1. 每天一小把足矣:20-40克
核桃营养高,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核桃的油脂含量高(虽然多是不饱和脂肪),热量不容忽视。每天推荐食用量是20-40克(约4-5个核桃仁),正好是手心一小把的量,过多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和热量超标。
2. 最好带着褐皮吃:营养宝库
有些人觉得核桃仁那层褐色的薄衣又苦又涩,习惯剥掉不吃。但其实核桃仁外面包裹着的褐皮是营养宝库。那层薄衣富含酚类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其抗氧化能力甚至比果仁本身还强。剥掉它就损失了大半的营养精华。接受它淡淡的苦涩,才是吃核桃的最佳吃法。
3. 尽量选原味核桃:避免添加
生活中不少人选择盐焗、糖酥、琥珀等口味的核桃,觉得更好吃。其实深加工后的核桃不仅额外添加了糖、盐和油脂,高温油炸也可能破坏其不耐热的营养素。首选原味、未经调味的核桃,最大程度保留其天然营养,避免摄入不必要的添加剂。
4. 两餐之间做加餐:优质零食
除了可以在早餐作为补充坚果吃外,其实更推荐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既能补充能量,又不会显著增加血糖负荷。注意,尽量避免睡前大量食用。
5. 吃到哈喇味核桃:赶紧吐掉
核桃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酸败,产生难闻的“哈喇味”(这是油脂变质的信号),吃了对健康有害,建议赶紧吐掉。建议将核桃放入密封罐,存放在冰箱冷藏室密封储存,可有效延长保鲜期,保持风味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