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在这2个时段散步,你的心脏会很遭罪!它才是“最佳散步时间”

2025-08-16 08:25 来源:爱青岛

散步,本来是个公认的养生好习惯,每天抽空散散步,既能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又能顺便透透气,看看街坊邻里、花花草草,很是惬意舒心。

但要是选错了散步时间,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小心脏”悄悄“上刑”!

1

这两个时段最好别散步

对你的心脏不好

01

清晨6-8点——血压升高,易心慌、心梗

很多人习惯早起散步,觉得早晨空气清新,能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但从心脏健康的角度来说,清晨6-8点其实是个“高危时段”。

这时我们的血压会出现一个“晨峰现象”,血液黏稠度比平时高30%,如果再外出散步,易增加心脏负荷。更别提,还有很多人习惯早上空腹散步,容易出现低血糖,也会进一步诱发心慌、头晕。

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这个时段心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急性心梗、心绞痛等意外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是其他时段的4倍。

02

餐后1小时内——心脏负担重,易心肌肥厚

可别以为餐后散步是消食,这时候肠胃正忙着消化食物呢,血液都集中在胃部。要是马上着急去散步,心脏就得更卖力地跳动、泵血,和肠胃去“抢血”,让血液重新被分配到肌肉。

这么一来,不仅可能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引发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问题,还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尤其对于本身心脏功能较弱或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可能诱发心悸、胸闷甚至猝死。

要是吃的还是大鱼大肉这类油腻的食物,血液的黏稠度也会暂时升高,这时候去散步,那些没来得及代谢的脂肪酸可能会堆积在心肌细胞里,形成“脂毒性”。时间长了,还可能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功能也会跟着下降。

所以啊,餐后别急着起身散步,最好先歇会,让肠胃先把“消化工作”做好,给心脏喘口气的时间,这样再散步活动才更安全。

那到底什么时候散步最合适、对心脏更友好呢?

2

16-18点是散步黄金时间

每天走够这个数,身体更舒坦

答案来了:下午4点到6点(16-18点)!

这个时间段我们的新陈代谢率高,能量消耗更快,肌肉筋骨也活动开了,血压心率都比较稳当,走路更带劲,也不容易受伤。

而且下午太阳下山后,紫外线没那么强了,能避免晒伤。植物也从光合作用改成呼吸作用,释放更多氧气,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杂质也少了,呼吸起来更清新,体感也更凉爽,相比于晚上散步,还不容易影响睡眠。

那每天走多少步合适呢?

其实不用盲目追求“万步走”,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走够7000-8000步性价比就很高。

《柳叶刀-公共卫生》的最新研究发现,我们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癌症、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有关。

与每日2000步相比,每日7000步可以显著降低各类疾病的风险,部分疾病“最佳拐点”步数出现在7000-8800步。

不仅如此,今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1项研究还发现,每天有目的性走8000步左右,对于预防膝关节疾病最为理想。这个强度和数量的步行,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

然而,当步数超过8000步时,对关节的益处将不再增加。

3

散步不伤膝盖

得注意3个细节

除此之外,想要散步不伤膝盖,走路的姿势也得讲究!要记住这3个关键点:

01
脚跟先着地,滚动向前

走路时脚跟先落地,之后再放下脚掌,即:脚跟→脚掌→脚趾,滚动向前。尽可能避免内、外八字,以免发力点不科学,损伤膝盖软骨。

02
下脚要亮出鞋底,膝盖微屈

注意在脚跟落地的一瞬间,尽量让鞋底露出来,同时膝关节不要绷太紧,稍微弯曲一些。这样做能让身体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整个脚掌,减少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冲击力,降低关节受伤的风险。

03
走路步幅不宜太大、用力过猛

有些人走路习惯迈大步、脚后跟跺地,这会使踩踏地面的冲击力直达膝盖,久了容易损伤关节。

对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刚开始散步健身应逐渐增加步数,不做“周末运动战士”,避免时间过长、用力过猛的暴走。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