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延期了一个月的2020年高考正式结束。
无数对未来怀抱梦想的莘莘学子,将通过高考走向理想的大学,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但是,现实真的有这么美好吗?并不。
原因在于,高考本应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阶层流动的基本途径。
对于贫苦出身的人来说,考试是撇去一切外在条件,完全靠自身实力证明自己的机会。
无数寒门学子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跻身名校,从此改变人生境况。
如果连这唯一的机会都被剥夺,那么很多人生将只剩绝望。
所以维护高考的公平,是这个社会的底线。
如今,很多人说“寒门难出贵子”。
出身底层的孩子,读书考试本就比家境优越的人更艰难。
他们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很多人还要克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在这种条件下奋发图强,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但即便如此,总是有人能突破重围一飞冲天。
每一个这样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动容的励志故事。
“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
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
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
以上这段独白,来自电影《风雨哈佛路》。
导演:彼得·勒文
编剧: Ronni Kern
主演:索拉·伯奇/ Makyla Smith / 凯莉·林奇
上映日期: 2003-04-07(美国)
片长: 104分钟
《风雨哈佛路》这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贫民窟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考上最高学府的励志故事。
这部电影堪称最励志电影top10,豆瓣评分8.1。
很多身陷低谷的人,都曾从这部电影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影片改编自美国励志演说家莉丝·默里畅销全球的自传《Breaking Night》。
书中描写的就是她本人的真实经历,莉丝198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父母无业还吸毒,15岁的她曾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之后,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学业,以全优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
后来,她还多次获奖,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接见。
2003年,莉丝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风雨哈佛路》,一度引起轰动。
回忆起童年,莉丝说父母把她们的福利金,花在可卡因和海洛因上,而她和姐姐却在一旁挨饿——“我们那时吃冰块因为这样我们会有”吃到食物“的感觉。
我们把一条牙膏分成一人一半,当作晚饭吃。”
从这段简短的描述中,我们大概可以想象莉丝不幸的童年。
她不仅出身贫寒,还有完全不称职、只会制造麻烦的父母,这无疑是双重打击。
像莉丝这样出身背景的女孩有很多,她们很可能成为流落街头的不良少女,重蹈父母吸毒的老路,甚至沦落风尘。
但莉丝告诉我们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对命运说不的故事。
影片中饰演女主莉丝·默里的是索拉·伯奇(Thora Birch),她6岁时就曾经获得过表演奖,曾凭借主演《幽灵世界》获得了西雅图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她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高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莉丝·默里。
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硬糖》中的小红帽艾伦·佩吉(Ellen Page)饰演女主小时候的姐姐。
电影在莉丝平静的娓娓道来中展开,她的第一句话是她非常爱她的妈妈,她决不会忘记她的爱。
尽管她不仅吸毒、酗酒还患有精神分裂症……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母亲姬恩为了抢家里的存款买毒品,和两个女儿扭打成一团。
父亲每天只是沉迷电视智力答题节目,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当姬恩从女儿手上拿到钱,她便疯了般地冲出门买毒品。
而饥饿的莉丝只能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填饱肚子,此时她只有8岁。
莉丝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在校园中玩耍学习。
但她浑身散发难闻的味道,头发里还有虱子,遭到同学的排挤。
莉丝不愿意去学校。
尽管聪慧、热爱阅读的莉丝,即便长期不去学校上课,依然能在考试中拿到100分。
莉丝的确有着学霸的潜质,但是当她兴高采烈拿着成绩单给母亲看时,等待她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
母亲得了艾滋病。
糟糕的家庭环境加上莉丝长期不去学校,她终于被社工强制送去了收容所。
收容所里全是不良少女,每天就是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而莉丝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呆就是7年。
直到15岁,她终于从收容所出来。
此时的母亲依然没有戒掉毒瘾,且因身患艾滋病已经时日无多。
莉丝的父亲更是不知所踪,曾经的公寓因为拖欠房租被政府强制收回,她和母亲、姐姐只能寄住在外公家。
此时,莉丝母亲小时候曾遭遇过外公性侵的可怕事实也被发现。
仿佛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发生在了莉丝身上,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伤害像幽灵般挥之不去。
这次回来后,莉丝只能乖乖去上学。
回归校园的她,不再是曾经那个浑身发臭、头发里有虱子的小女孩了。
她在收容所里学会了洗澡,衣服虽是二手的也算合身。
莉丝不再被同学嘲笑歧视,但她依旧需要克服内心对学校的阴影。
莉丝在学校中结识了女孩克里斯,两人因身世相似很快成了朋友。
一次因将好友克里斯留宿在家,被外公赶出门后,15岁的莉丝离家出走,与克里斯开始了流浪街头的生活。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况下,莉丝依然手不释卷。
当身边的伙伴都在抽烟喝酒打闹时,莉丝总是在一旁默默捧着书阅读。
莉丝身上这种不甘堕落的精神,仿佛与生俱来。
正是这种精神,在逆境中悄悄牵引着她。
而母亲的去世,成了莉丝人生的转折点。
没有棺材没有墓碑,母亲的遗体,被草草地装进一个木箱埋掉。
母亲死了,父亲进了收容所,对莉丝来说人生再无牵挂。
看着身边的伙伴,整日混迹街头无家可归。
被毒瘾和艾滋病折磨而死的母亲很可能就是他们的结局。
莉丝明白这种生活没有未来,她决定回学校,这是她唯一的出路。
她需要一个机会推自己一把,让生活变好。
重回学校念高中也不那么容易,因为莉丝已经辍学多年。
但她的聪慧使她在临时参加的升学考试中拿到了优异的成绩。
这次莉丝申请了一所不错的高中,她没有回过去的贫民窟学校。、在面试时,她坦白了自己的身世。
她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爬出她出生的那个环境,她渴望一个更好的世界。
莉丝的坦诚和聪慧,打动了老师。
原本要几天后才能接到录取通知,破例在当下就录取了她。
入学时需要监护人出席,莉丝来到收容所找到了疯疯癫癫的父亲。
莉丝的父亲,更像是徘徊在天才和疯子之间的那种人。
沉迷电视智力问答的他其实知识渊博,莉丝的聪慧好学就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可惜他终究不是个好父亲,不曾真正照顾过这个小女儿。
而且他也患上了艾滋病,分别时他对莉丝说:
“我搞砸了,但是你可以做到,好好上学。”
莉丝没有辜负这番鼓励,她的刻苦和聪明换来了优异的成绩。
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功课。
随后凭借班级第一的成绩,获得免费去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在哈佛校园里,莉丝看到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些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令她心生向往。
同时也给了她未来的方向——
她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想要实现这个愿望,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还需要一大笔钱,上哪儿弄这笔钱呢?
奖学金让莉丝看到一线希望,于是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但金额远远不够。
只有《纽约时报》的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
她再次抓住机会,用四个月的时间写出文章,并得到申请奖学金的面试机会。
她甚至没有一件面试可以穿的像样的衣服,只能借姐姐的外套。
当对方问她对过去的流浪生活感到遗憾吗?
她回答——
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为此感到幸运。
正因为那些无家可归的经历,让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都被抛弃,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没有后退的路。
我要尽我所能地努力,看会发生什么。
最终,莉丝成功了。
如愿以偿进入了哈佛大学,还在纽约时报得到了一份工作。
她有了自己的公寓,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据说,现实中的莉丝·默里在2000年秋季被哈佛大学录取。
但在2003年,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她离开哈佛,选择在离父亲较近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专业。
在父亲死于艾滋病后,于2008重返哈佛,并在2009年6月毕业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
如果《风雨哈佛路》仅仅只是一个电影,人们可能会嗤之以鼻,感叹电影就是电影,现实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然而这确实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以至于它是如此鼓舞人心,让我们看到了不可能的可能。
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莉丝就属于那种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生于贫民窟,母亲酗酒吸毒,患有精神分裂症。
莉丝在收容所生活了7年,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了收容所。
莉丝辍学乞讨度日,无家可归……
然而,贫困以及原生家庭的阴影没有令她堕落,莉丝拒绝顺从命运的安排,凭借顽强的拼搏和聪慧的学习能力成功逆袭。
也许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下次自怨自艾时,请想想莉丝·默里吧。
来源:豆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