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常常被人们简称“血糖”,由食用粮食类、砂糖、水果、薯类等食品摄入时的糖分转化而成的,它是人体活动能量的重要来源。
但如果摄入过多的糖分或糖类代谢紊乱,血液中持续高血糖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还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合理膳食,“控糖”很重要!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餐桌上的“降糖药”,不仅可以帮助人体控制血糖,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控制病情哦!
洋葱:性味辛温,甜润白嫩,是人们喜爱的佳蔬。现代研究证明,洋葱具有杀菌、降血糖及调节血压的作用,在国外被誉为“菜中皇后”。
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最为适宜。但是患有眼病的人或热病后不宜进食。
洋葱表皮颜色有黄色和紫色两种,相对来说,黄皮的洋葱较甜,而紫皮的洋葱较辣。选购洋葱时,表皮越干越好,包卷度愈紧密愈好。
南瓜:甘温无毒,有补中益气功效。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有防止胆固醇过高,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南瓜中还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100克,对改善症状有良效。
番薯叶:味甘涩,性微凉,有益气健脾功效。含有胰岛素成分,食之有益于防治糖尿病。
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把番薯叶看成“蔬菜皇后”,因为它不仅可降血糖,还含有大量叶绿素以及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黄瓜:性味甘凉,甘甜爽脆,具有除热止渴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
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 100克,大有益处。
苦瓜:性味苦寒,肉质柔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故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
菠菜:性味甘寒,止渴润燥,归肺、胃经。具有润燥清热、下气调中、调血之功效。适用于胸膈闷满、脘腹痞塞型糖尿病。
菠菜是辅助治疗糖尿病口渴喜饮的最佳蔬菜。但由于它含草酸较多,与含钙丰富的食物共烹,容易形成草酸钙,不利于人体吸收,对肠胃也有不利影响,因此烹调时应加以注意。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有健脾养胃、解暑化湿、补虚止泻之功效。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胆固醇的作用。
用小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1次,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有良效。
魔芋含有的葡萄甘露聚糖,分子量大,黏性高,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效地降低血糖,从而减轻胰岛负担。
同时,魔芋还是一种低热能、高纤维素食物,它吸水性强,能增加饱腹感。因此,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是补肺健脾、利尿除湿的食药两用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硫胺素、核黄素,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者。
薏苡仁的吃法有很多种,煮粥、做汤、泡茶、酿酒均可。
芹菜:味甘,性寒。能除心下烦热、散节气、下瘀血。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作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长期食用。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家常降糖菜肴,在家不妨试一试!
【材料】红薯叶、猪瘦肉各50克,冬瓜30克,葱段、姜丝、食盐、酱油各适量。
【做法】红薯叶切碎;猪肉洗净切薄片,用盐、酱油拌;冬瓜去外皮切小块。搁锅放油,把葱姜爆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放冬瓜,煮20分钟后,放红薯叶,煮沸,再放入猪瘦肉,继续文火煨煮至肉熟,以味精调味即成。
本膳可清热补虚,生津润燥,尤宜于体虚及糖尿病人食用。
【材料】南瓜250克。
【做法】将南瓜去皮、瓤,洗净切小块,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至瓜熟,加人调料即可。
饮汤食瓜,早、晚各服食1次。本汤具有降糖止渴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可常服食。
【材料】苦瓜250克,蚌肉100克。
【做法】将活蚌放清水中养两天,洗净后取蚌肉,与苦瓜共煮汤,熟后酌加油、盐调味,即可服食。
中医认为,苦瓜性味甘苦寒凉,能清热、除烦、止渴;蚌肉甘咸而寒,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两者合用,清热滋阴,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胃阴虚有热者。
【材料】芹菜200克,水发海带100克,水发黑木耳50克,酱油、芝麻油、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海带、黑木耳切丝,用沸水泡熟;芹菜切成3厘米长的段,用沸水煮3分钟捞起;待海带丝、黑木耳丝、芹菜段冷却后放入盘中,再加酱油、麻油精盐、白糖、味精拌匀,即可食用。
这道凉菜既可作正常人保健服食,又可作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甲状腺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性菜肴。
文章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人民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