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与建筑对话丨建筑之路——总督楼的规划、设计与建造工程

2020-03-25 09:08 来源: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内城之东,大海以北,信号山上,这就是当时总督楼在城市地理坐标上的位置。

  这一篇,我们将回顾总督楼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启用的全过程,看看一座楼是如何诞生的。建筑自身的记忆是一个丰富的多面体,里里外外都是时光的累积,艺术精神和历史价值也在累积之中。这一章所涉及的问题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对构造建筑的整体的记忆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人们有时会将总督楼与其西千米处的总督府混为一谈,名称与功能上容易产生混淆。两者的内在关联十分深刻,均为城市史与建筑史的缩影,但有不同属性,后者是殖民当局的行政中心,是胶澳租借地的军政首脑——总督及其辖下的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亦称“总督官署”;前者是总督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总督官邸”,有时亦称为“总督私邸”。

  官邸与私邸两个表面上矛盾的词语恰恰说明了其双重功能。虽为寓所,但并非单纯的私人住宅,而是一个官方代表性的特殊住宅。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满足外交、高端访问和重要社交活动的需要,于是私人性质的居住功能和官方性质的交往功能就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是其初始功能上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在“新殖民政策”背景下,德国人决意将青岛建设成为其海外文化中心。与此相应,待建总督官邸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远远超出住宅的范畴。包括时任总督特鲁泊在内的一批人特别醉心于其力量感,认为它要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必须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德国文化符号,在气势上足以表现德国精神并炫耀其力量。这是建筑物所承担的一个基本任务,简括而言,就是要通过其整体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表达来满足文化雄心。

  显然,德国海军部最后采纳了特鲁泊等人的主张。作为此一“使命”的具体实现手段,总督楼在艺术上要具有纪念性建筑的尺度,凸显宏大、精美与壮观的形象,试图在青岛这片被占领的土地上表现出占领者的意志,表现出殖民者的“统治力”和“权威性”。德国人企望这座建筑能带来一种威震八方的非凡气势,要有皇宫般的庄严感和油画般的效果,在某个至高点上形成心理优势,对清朝官方特别是山东省的官员、本地居民、各国使节和访问团形成强大的感召力与威慑力,这被视为建筑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此满足当时的殖民地狂想症。

  一如德国学者林德所言:首先是从海上看,它是一个建筑上的“王冠之顶”:总督将凌驾于城市和殖民地之上。这种城市建设的美学观点可能是在信号山上建总督官邸的最重要依据。就这样,建筑被当做了一个“德国梦”的实现方式,是历史的特殊参与者和在场者,缘此而走向了象征。德国人指望它取得与所谓“德国文化中心”之远景相适应的不同凡响的效果,成为这一远景的形象化载体。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